实时:奋力书写皖北走前列“谯城答卷”

2022-09-25 10:04:01 来源: 潇湘晨报

生产总值连跨5个百亿台阶,经济总量位居皖北35个县区第1位、全省104个县区第8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9%、11.3%……


(资料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谯城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战略机遇,坚持稳中求进,加强改革创新,在经济运行、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社会事业、乡村振兴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经济活力持续释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交出了一份含金量满满的“成绩单”。

中医药引领产业大发展

称重、封口……在位于谯城经开区的永刚饮片厂车间内,工人们正熟练地包装着桑葚中药饮片。

“三年前,这款饮片生产量仅为10吨,销售额在50万元左右。后来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造,现在仅这一个单品种的生产量已经突破了200吨,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永刚饮片厂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穆凤扬介绍说,公司自2010年入驻谯城经开区,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销售收入从2010年的2.5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8.2亿元,这一切都离不开园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谯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小燕告诉记者,随着经开区配套设施的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帮办代办制的实施,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越来越多像永刚饮片厂一样的药业企业入驻园区,他们和园区共同成长,集聚发展动能。另外,园区还引进了鹭燕集团、白云山制药等医药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助力亳州建设“世界中医药之都”。

在中药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谯城区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花茶产业。今年药博会期间举办的花草茶电商直播季就以“花香‘营’未来,茶意‘销’万里,品味谯城花茶芬芳”为主题,重点推介了“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产品。

“直播活动持续到月底,我们邀请了全国各地的30多名网络达人,开设5个会场专场直播间、20个明星联动直播间,在抖音等平台直播推荐谯城花茶。”谯城花茶区域公共品牌项目组组长孙翔宇说,直播在线上线下都引发了广泛关注,效果很不错。

据了解,围绕花茶生产加工,谯城区逐步集聚花茶生产、包装、物流等相关企业,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聚区,花茶产业链初步形成。目前,全区花茶从业企业已达560多家,约占全国花茶企业的70%,年产量达40-50万吨,注册商标超3000个,花茶品种500余种,花茶产业已成为谯城又一张“金字”招牌。

十年来,谯城区主导产业动能愈发强劲,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156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86家;规模以上中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157.6亿元,白酒生产企业完成现价产值4.6亿元;新建、改扩建花茶孵化基地等专业园区,入驻企业81家;连续两年进入全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区。截至2021年底,经济总量在皖北35个县区中位居第1位、在全省104个县区中位居第8位。

农业新名片映红振兴路

眼下,正是辣椒成熟季节,在谯城区芦庙镇袁庄村,一片片长势喜人的朝天椒映入眼帘,种植大户孙建立正和村民一起忙碌地采摘红彤彤的辣椒,虽然汗流浃背,脸上却流露着丰收的喜悦。

“看这长势,依照现在的市场行情,这300亩朝天椒今年可以净赚八九十万元。”孙建立高兴地说。

芦庙镇是谯城区小辣椒种植大镇,该镇党委书记董衡介绍说,全镇7万亩土地种植了2.8万亩小辣椒,除了“小麦+朝天椒”这种新套种模式以外,还采取了“药材+朝天椒”“大蒜+朝天椒”的种植方式,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过程中,谯城区在推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大力推广粮食和辣椒、中药、蔬菜套种模式。2022年全区朝天椒种植面积30.7万亩,仅套种面积就达19.5万亩,其中小麦套种面积12.9万亩。据农业部门测算,朝天椒种植可以实现每亩增收5000元左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可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2021年,谯城区在赵桥乡建成全省首家智能化无人农场,采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实现耕、种、管、收全环节无人化、少人化、精准化、智能化全托管作业。试点以来,劳动生产率提高70%,水、肥、药等使用降低1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提升近20%。

科技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谯城区还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改造推广药材除草机、播种机、辣椒移栽机,更新农机1045台。建成皖北最大农机市场,品牌农机销售量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超98%,高出全省10%、全国20%。

通过聚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谯城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75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8亿斤左右,新增农业“三品一标”认证154个,新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5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80亿元、年均增长8%。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592元,年均增长11.3%。

民生有温度点滴暖民心

在一楼老年食堂吃饭,在四楼为老服务中心下棋跳舞,得益于“暖民心工程”的实施,谯城区薛阁街道幸福社区的老人们如今吃喝玩乐都不愁。

“服务中心就建在老年食堂楼上,不仅解决了我们‘去哪儿吃饭’的问题,还解决了‘吃完饭去哪儿玩’的问题,几个老姐妹一起吃过饭打打牌,真不错。”社区居民朱广萍说。

幸福社区为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马强告诉记者,该中心还创新探索智慧养老模式,利用语音网络和GPS地图定位平台,在紧急救援、生活帮助和主动关怀等方面为谯城区全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全方位呵护老年人等群体日常生活,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

幸福社区老人的幸福生活只是一个缩影。十年来,谯城区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本,群众福祉持续增进。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85%,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累计发放各类惠农补贴资金37亿元,建成还原小区12个,改造棚户区19657户、老旧小区62个,建成公租房9606套。

东风公园、人民公园建成开放,涡河沿岸景观带、陵西湖公园成为城市靓丽风景线。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303所,增加学位21800个,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打造医养结合集中供养新模式,农村敬老院全部划转乡镇卫生院管理,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进入新征程,谯城区将继续围绕现代药业、先进制造业、服装加工和电子产品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充分发挥中医药、白酒、花茶、金刚石等资源优势,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加快推进“六区建设”,不断增强谯城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现代化美好谯城,正阔步走来…… (记者 张珍 通讯员 程晓静)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