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3 21:59:42 来源: 潇湘晨报
近日,一篇小红书的图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网友广泛关注。走红的原因并不是这张照片拍得多么精美绝伦,而是因为有人放出了第三视角照片:
△左:博主发布成片;右:第三视角原片,图自小红书
原来,这些照片是在上海漕河泾地铁站附近一个保安亭上拍的,据小红书网友@笑小宵 发布的后续图片显示,目前该保安亭前已放置“禁止攀爬”提示牌,并拉起警戒线。
(相关资料图)
在微博上,话题#这屋顶怎么上去的#阅读量已破千万。
近年来,“出片”逐渐成为社交网络的魔咒,找角度、ps、加滤镜,也成为时髦男女的必备摄影技能——隐入云端、仙气飘飘的天梯,实际上就是半截水泥台;杂乱土气的街景加个滤镜,就能宛如南法的旅游小镇;孤悬海边的一座小木屋,堪称清冷感天花板,实地却如庙会般热闹......
撕开唯美的滤镜,年轻人为了拍照无所不用其极,有网友表示无法理解。
△部分网友评论
也有网友表示没什么不妥的,能拍出这样的效果也很有创意。
△部分网友评论
还有网友提醒大家拍照要注意安全,这种行为建议不要模仿。
△部分网友评论
“诈骗式”打卡
今年2月中旬,上海武康大楼前的郁金香火了,广为流传的照片中,前景是一丛橘红色的郁金香,身后是沧桑的武康大楼,这栋大楼已经有上百年历史,见证了上海的风风雨雨,本身就是一栋“网红”建筑,在社交网络人气颇高,浪漫、微妙、洋派,引得许多人去打卡:
但很快,有人po出了“打假”照片:大家看到了啼笑皆非的一幕,一群人排队守着一盆花等着拍照,这和想象中一丛一丛的郁金香实在差太远了:
△来源:网友“张橙子”
网友们觉得好笑又无奈,在评论区留言:“下载反诈app吧。”“还是老老实实去真正的目的地吧。”
还是在上海,前阵子陆家嘴“三件套”着实火爆出圈了一把,有人疑惑:那些刷屏的美图到底是如何不用擦除等后期方式,还能把照片背景拍得那么干净的?↓↓↓
不少人实地考察过才发现,所谓绝佳打卡点不过是一个老旧的电箱,且已被贴上了禁止攀爬的警示标语,每晚还有大喇叭向慕名而来的打卡者循环播放安全提示:
还有人在朋友圈刷到同事、同学、友人在跨国航班上拍的照片,心生疑惑:“他/她不是十分钟之前刚和我打过照面吗?怎么一下子上了飞机?”,别奇怪,这打卡照片,可能是人家用牛奶罐摆拍的:
你打开社交软件随手一搜“假装在坐飞机”,就有许多类似的拍照教程,让你原地搭上跨国航班:
△小红书截图
它到底骗你啥了?
严格意义上,这也不能算“诈骗”。
就拿武康路郁金香来说,在武康路么?在;是郁金香么?是;开了么?开了。拍摄者和营销者只不过巧妙地用“借位”的方法,隐藏了一个关键信息骗它只开了一盆,而不是一片,于是照片变“照骗”。
在没有商业利益的情况下,这也怪不到谁头上。大家想高高兴兴拍几张好看的照片、吸引点赞,怎么也不能算错。可是慕名前去的人看到现场的真实情况,失望也是真的。
其实早在两年前,网友们就“奋起反抗”过滤镜化景点,话题“小红书的网图滤镜有多强”一度冲上微博热搜,讨论度达到上亿级别。
2021年10月17号,小红书就在其微信公号发文就网友关于“滤镜景点”的吐槽发表声明并道歉,承认部分用户存在过度美化笔记的情况,今后将尝试推出景区评分榜、踩坑榜等产品,便于用户获取更多元的信息。但对平台来说,要毫无遗漏地揪出每张“照骗”,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小红书致歉声明
“美”之上还有“真”
今天,线上生活与线下生活深度交融,线上指导线下,线下反哺线上。我们深度依赖网络获取信息,便利、直接、丰富,但混乱、复杂、纷繁,学会抗干扰是比学会照相好角度更重要的事情。互联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而不能成为我“骗”人人,人人“骗”我。
为了让自己的照片更出彩,年轻人拍照拼是好事,如果放下旅行时“出片”的执念,也许还能收获隐藏款惊喜,发照片、发攻略时,尽量真诚可靠,如果有另辟蹊径的角度,也不妨标注上一句真实情况,供别人参考。
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拍照时不要做危险动作、不要传播危险、不要做不文明的举动,更不能违反社会秩序。
评论区聊聊,你拍过照“骗”或者被照“骗”过么?
潇湘晨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