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6 10:20:43 来源: 文汇报
“密集的公寓群落里,几十年间诞生过许多作家科学家……我喜欢上海的理由,是道德,是修养,是科学,是艺术,是自由,是需要张扬的人类共同的进步。” ——马尚龙
作家马尚龙的另一个身份,是“淮海路代言人”。60多年来,他无数次走过这条路,写这条路,带着朋友逛这条路。他说:“闭着眼睛,我都能说出这条马路上的每一个细节。”
在马尚龙眼中,他深爱的淮海路是“四维”的。
一维的淮海路,是可以走走看看的。淮海路两侧排满店铺,但仍给行人留出了许多空间。培文公寓、永业大楼;光明邨、长春食品店;淮海坊、逸村;TX淮海、X11……“荡马路要荡淮海路”,一荡就荡了一百多年。
二维的淮海路,是可以细细品读的。那些被淮海路的气息所晕染的马路——雁荡路、黄陂路、长乐路、瑞金路、南昌路、复兴中路……随风飘散的故事,被马尚龙一一悉心收纳。有人曾说马尚龙的头脑就像一部3D摄像机,关于淮海路的一切,声光影全息记录在案:白天的瑞金路,泰山文具商店里的蜡光纸、零拷墨水、化学浆糊唤起了向明中学老校友的集体记忆;南昌路的夜,林风眠先生旧居的二楼有盏电灯亮着,落在马尚龙笔下是:“在余光里,还能看得到林风眠江南烟雨中惬意作画,也看得到林风眠大难临头时决绝撕画……(南昌路)窄小幽暗自有窄小幽暗的情味,尤其是有林风眠之‘眠’,诗化了南昌路。”思南路又是不同的情形。因其前身马思南路是以法国著名作曲家马斯内命名,小提琴曲《沉思》的旋律,就像配乐一般,将这条马路笼罩了起来。时光交错,光影呢喃,其中有邵洵美、郁达夫、陈望道的身影,他们喝茶、吃水果,谈天说地,思南公馆的客厅里彻夜灯明。
三维的淮海路,是可以深深追问的。“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南京路是全国人民的南京路,淮海路却是上海人的淮海路’?”多年的漫游、思考、追问,马尚龙得出独家结论。“以淮海中路为主轴,伫立着上海最密集的老式公寓。最初的居住者,大多是医生、教师、演员、职员。”马尚龙说,“他们是知识阶层,对文明修养、时尚品味的追求,在上海领风气之先。他们的气质、情趣和品味,影响着上海人的审美观,同时也造就了淮海路与众马路不同的格调。”
行文至此,不免要问第四维的淮海路在哪里呢?“我曾经和女作家顾惟颖有过一次关于淮海路的对谈。”马尚龙说,“我们谈着谈着,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我们看起来好像在同一条马路上,但又绝不在同一个空间里。淮海路在我们各自的人生经历中,携带着每一个人对她的独家记忆,幻化成了独一无二的那条路。”这才知道,第四维的淮海路,在记忆里,在成长里,在追寻中,在爱里。
马尚龙:1956年出生于上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散文报告文学专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著有《上海制造》《为什么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