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办公室当寝室把医院当成家 浙江省肿瘤医院168小时的坚守

2022-04-29 09:41:13 来源: 每日商报

医院走道上,手术麻醉部医护们这几天都睡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

4月22日-28日,浙江省肿瘤医院的1800名员工和2300位患者及家属,留守在院区已满一周,整整168小时。

4月20日,拱墅区启动了疫情防控二级响应。22日凌晨,医院所在的半山街道,实施交通管制只进不出。那一刻起,全院的医务工作者、病患,仿佛开启了“静止”模式。

这7天中,医院的运行却片刻未曾停歇。问诊、做手术、照护患者、核酸采样、后勤保障,累了就趴在桌上眯一会,天黑了就在通道里放个帐篷打起地铺,把办公室当寝室,把医院当成家……

一周的坚守和奔忙,在所有留守人员脸上留下了疲惫,但在他们心里,更多印刻下了感动、温暖和大爱。

平时接触病患不多的质管科主任 “哪有需要他就在哪”

杨永挺是医院质量管理科主任,平时与患者直接打交道不多。疫情发生后,不少医护被隔离管控,但医院原有的工作流程不变,还增加了不少额外的内容,接到临时抽派人手做志愿者的指令后。杨永挺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家住拱墅区的他,既然决定不回家,就准备好了“留下来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疫情防控政策出来后,在医院接受诊疗的患者和家属滞留在医院,但有的人已经办好了出院手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很多病人和家属情绪出现了波动。

医院和相关部门商议后,当机立断将核酸连续四天阴性的病人及家属,由摆渡车闭环送到防范区与疫情安全区域的卡口,再由私家车接走。这部分临时增加的工作,都由志愿者承担。而志愿者中的大多数都是医院的职工,杨永挺一直冲在了前面。

“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同事这样评价他。转运当天,有一对老夫妇办手续很慢,错过了最后一班转运班车,等候在卡口的家属焦急不已,看到负责值班的同事在群内说了这个情况,杨永挺没有丝毫迟疑:“我开车送他们过去。”

杨永挺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将老夫妇的大包小包一趟趟搬拿到了车上,一路上,他和他们开着玩笑,聊着家常,安抚他们的不安情绪,直到目送一家人安心离去。

“一个星期做志愿者工作,体验了直接服务病人和职工,感受他们的感受,解决他们的现实问题,有一种‘军民鱼水情’的感觉。”杨永挺说。

被隔离在社区的护士

“还是要和同事站在一起”

“无论是否在医院,是否穿上防护服,我都想尽我所能,为驱散疫情的阴霾而贡献点力量。”20日那天,家住半山街道杭钢南苑的医院护士贺利利回家后,正准备休息,就接到了暂缓来院的通知。

第二天清晨,医院抽调力量支援半山街道核酸检测。杭钢南苑是老小区,老人多,没有电梯,加上密接、次密接的人员多,所以开展核酸检测都是上门。住在五楼的贺利利在家门口接受采样,而给她做核酸的就是自己的同事。

一见面,她就注意到当天爬了无数级楼梯的同事已经累得不行,于是立刻向医院提交了加入上门采样队伍的申请。得到肯定回复后,贺利利熟练地穿上防护服,投入到工作中。居住在小区的她不仅熟悉地理环境,对左邻右舍的作息时间也心中有数,加上有核酸检测的经验,贺利利让小区核酸采样组的工作“如虎添翼”。

“无法返院也希望和同事们在一起,为抗疫出一分力。”贺利利说,自己只不过是换了种方式,在这段特殊时期,以特别的方式坚守岗位。

一盒盒饭、一份水果、一颗鸡蛋

“都在为抗疫默默贡献力量”

昨天开始,医院的内部防控逐渐恢复如常,负责医院后勤保障工作的王乃信副院长开始复盘这7天食堂的伙食供应:“需求量大增呀!好像还更丰富了。真是有劳我们后勤保障的职工了!”

平常,医院职工、病患和家属的用餐来源有多个渠道,而封控期间,4000多人每天的餐食只能靠医院内部供给。全院每天的盒饭用量从约1600个增加到了约6500个,西点从150份增加到550份。

为了能保障患者、家属及医院职工的营养,后勤保障部门在保持原有供应品种的前提下增加副食品10类,水果也从原来的每天200斤增加到2000余斤。

这7天,医院后勤部门几十个人每天要搬运100余个品种约6吨的物资,经历检查、消毒、测试一道道流程,即使再忙,每个环节都不容许出一丁点差错。

4月22日23:30,医院接到核酸检测通知,250名医护人员第二天凌晨五点要出发支援半山街道的核酸采样。食堂的班长濮丽英接到通知后,发现早班大姐都已经休息,如果将早餐给了采样队,其他的医护人员的早餐就会有一定的缺少,尤其是数量不多的鸡蛋。于是,她撸起袖管,又默默洗了4框鸡蛋,再下锅去煮,采样队走了之后再安排大家分装。忙完这一切,已是第二天凌晨,这时候她才意识到腰已经直不起来了。

“这段时间,濮丽英这样的情况很常见。由于熬夜、上火,很多人声音嘶哑、口腔溃疡了,给他们送药都是打包的。”王乃信说,不仅是食堂,在后方,总能看到后勤人员的身影:他们来回穿梭、忙里忙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做好统筹协调,给队员们补充物资供给的同时,更是一张坚实有力的防护网,是医护人员在前线战斗的有力保障。(记者 冯双 通讯员 马华君 王屹峰 摄影 方临明)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