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13:25:48 来源: Vista看天下
一看到路边摊就想过去凑热闹的行为,大约已经刻进中国人的DNA了。
放在现实中,它表现为街头与旅游景点的夜市永远人满为患,哪怕啥也不买,也要挤上前去瞅瞅看在卖啥。
放在互联网上,它则表现为每过一段时间就要爆火一种小摊,从糯米饭团馋到煎饼果子,从关东煮馋到脆皮淀粉肠。
最近赛博小摊风潮又吹了起来,只不过这一次被围观的不是摊子上的小吃,而是小摊老板们——
你永远不知道站在小推车后面的摆摊人当中,藏了多少刚刚辞职的会计、建筑师、文员、地产经理等等。
曾经的卑微打工人一谈及辞职,就心慌地开始搜索“如何入职外卖员”、“没车怎么当网约车司机”。
如今他们彼此找到了组织,开辟出新道路,自嘲地喊出“明天就开摆!”的口号。
要开摆自然也不是摆烂,而是雄赳赳、气昂昂地出门摆摊。
via @蓝色的努努
01
辞职人
一夜之间变成摆摊人
首先要申明,今儿说的摆摊可不是那些自带小资气息的文艺市集摊子。
又或者中产享受生活情趣的后备箱摆摊,比如卖一杯街头热红酒。
而是实打实、冒着热乎油盐酱香味道的朴素路边摊。
via @向向
老板们也不是随便做几天、玩一玩体验生活。
而是逃出原有行业后,实打实地思考能否通过摆摊支撑接下来的生活。
via @建走偏锋
在互联网上搜索“转行 摆摊”,你会打开一片中国辞职生态观察的新天地。
离开了原本在社会认知中相对体面的行业。
在这片天地里头,建筑、编导、文员、护士、会计……数不清的年轻人出于各种原因,
“摆摊人都是人上人”
他们自称,转身在网上下单了小推车与便携移动炉,出门开摆。
路过他们的摊子时,你或许无法轻易看出这些辞职摆摊人与普通摊贩的区别。
烤肠、烤面筋、鸡蛋汉堡……他们的手艺早已在每天卖出数十份的锻炼下炉火纯青。
只有一些微小的细节,还残留着原本职业的影子
,比如护士小姐姐卖的脆皮烤肠,竹签扎进淀粉肠的位置非常准、一看就是正中心。
via @CG
而会计出身的车轮饼摊主,在同行还在朴素地用笔记本算账时,自己已经熟练地打开了Excel记录本期发生额与期末余额。
甭管生意有没有抢过隔壁摊,账目清晰度一定能胜过一筹。
高启强靠着一本《孙子兵法》,从卖鱼小贩一路成长为京海大佬。
也不知提桶跑路的建筑人此时加入卖鱼产业,还有没有出人头地的希望。
《孙子兵法》一时半会是背不熟了,但脑子里的《建筑构造设计基础》《平面构成》《建筑概论》可能这辈子也忘不掉。
有的辞职摆摊人想尽可能抹去过往痕迹,让自己看起来更精明能干、小摊看起来祖辈相传值得信赖。
但也有的摆摊人,巧妙把上一份工作的经验化为了下一份的附加价值。
这赠品放在整个炸鸡圈都算得上是非常炸裂。
大大方方打出“买炸鸡送房产咨询服务”的招牌,
via @秋果在港
大约是得益于算法的同类推荐,这些转行摆摊的帖子、视频还特别容易被同行们刷到。
小红书上一位会计转行卖鸡蛋汉堡的博主,靠着每天更新出摊收入,短期内涨粉一万。
评论区挤满了天南海北的会计人,催着她尽快总结一周报表。
“XX煎饼事务所”
不少会计人刷完帖子后蠢蠢欲动,尽管目前辞职是辞不了的,但脑内已经想好了如果日后要摆摊开店,名字一定就叫。
又或者把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名字编排进招牌里。
让大家走过路过,都能看出这是一位绝望的审计民工已经逃离苦海。
或许是建筑圈“提桶跑路”的传说太多,甚至有账号专门研究建筑圈转行故事,其中不乏摆摊的兄弟姐妹。
转行摆摊帖子的评论区里,人们异口同声地以“不如摆摊”吐槽着本行业的糟糕。
摆摊帖俨然成为了最适合职场吐槽的安全地
,在这没有薪资攀比、没有职业歧视,只有万众一心、对本职工作的厌倦。
以及那么一点点的,辞职焦虑。
02
被拿来与摆摊比的行业
“已经输了”
转行摆摊文学,原本在互联网上算不上新鲜事。
“不如回家卖炸串、卖包子、开小卖部”
毕竟各行业“辞职后还能干什么”的讨论下,总会有人产生的美好畅想。
在大家的朴素认知里,摆摊卖货这门生意的准入门槛没有那么高,可以成为大多数人的退路。
@筷便利大刘
抖音上有个小超市博主,经常和县城小商店店主直播连麦,和小店主们讨论如何选址与摆货。
按理来说这类账号的针对性很强,本应是开小商店的人更愿意关注、学点开店知识。
结果他的评论区里,热评经常挤满根本没开店的网友。
许多人美好地幻想着,自己在大城市里受够气了、攒够钱了,就可以回老家开个小店过上清闲日子。
于是挤在这个账号里围观别人开店,名其名曰提前学习当小店老板的知识。
但很多时候知识没学到,反而受到了一定心灵打击——
发现自己根本听不懂小店老板们的专业话术,开始怀疑提前退休开商店的可能性。
相比于过往、单纯止于理论层面的口嗨吐槽,这些真的辞职后去摆摊了的博主,无疑是把大家的畅想落地了、赋予实践。
让人们有了一次机会,去认真围观或思考“辞职后去摆摊到底可不可行”。
只不过,哪怕围观了数十个辞职后摆摊的案例,大家依旧得不出它的准确答案。
判断不了是否可行的最主要原因,自然是摆摊收入的不稳定。
街头生意本就是一片红海,想出头冒尖很难。
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独门绝技,做出的小吃满街飘香或者手工艺品人人称赞,进化为摆摊之王。
而是取决于摆摊地点、天气、季节、特殊活动等等自己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更多时候,普通摆摊人的生意并不取决于手艺,
via @沐沐转行卖烤肠
有时赶上人流量多,摆摊直接卖出时薪过百乃至数百的业绩。
这么一算,之前自己坐办公室加班到深夜、全天工作近乎十四十五小时,几千月薪再刨除五险一金后,平均下来的时薪还不如摆摊。
刚得出这个答案后的网友,转头又会刷到其他摆摊失败的帖子。
整晚营业额仅有几十,连出摊成本都不够,这么一对比摆摊似乎又不如找地方上班。
相较于这些得不出最终确切答案的对比,不少网友逐渐在讨论当中发现了这件事的本质——
“把现职业拿来和摆摊对比,说明现职业已经输了。”
这句话的意思,并非是瞧不起摆摊,反而是瞧不起自己的现职业。
意识到它所谓的光鲜亮丽其实虚假无比、一戳就破。
社会刻板印象中,默认坐在办公室、西装革履的白领工作优于风餐露宿的摆摊。
而当一个人开始跳出刻板印象,认真地对比白领工作与摆摊工作的收入优劣、自由度优劣、工作强度优劣。
说明此时对他而言,现职业施加在他身上的压力与摧残,已经快临近一个人能忍受的、崩溃的边缘。
因此他才会逆社会时钟而行
,当所有人默认稳定最好、体面最好的时候,认真思考要去选择摆摊这样一份不稳定的工作。
03
“全网同行都盼着你转行成功”
豆瓣上班组里,曾经有人提出一个“伪白领”的概念。
把行政、文员、销售、中介等这类替代性较高,能学到的硬核知识相对较少的职业称之为“伪白领”。
并激情吐槽,认为这样枯坐办公室还不如去学门手艺、比如能包包子、修电器,不少人自嘲附和。
不少转行摆摊人所处的行业,或许就符合打工人自嘲的“伪白领”定义:
它在工作形式、社会认知中十分体面光鲜。
但在实际中,却难以为身处其中的打工人提供体面生活所需的薪资支持与情绪支持。
看到同行摆摊卖鸡蛋汉堡后,不少会计发帖称自己正打算辞职、或已经辞职,开玩笑说要加入鸡蛋汉堡协会。
他们细数了自己的辞职理由:
工作太过劳累、上升空间太小、多年来薪资涨幅不明显,而低气压的工作环境潜移默化地让自己对生活丧失期待。
称自己上班时“人模狗样”、一身正装,下班后却空虚麻木,多年未涨的工资也令自己“薪尽自然凉”。
转行摆摊的其他行业人员给出的理由与这些帖子大体相似:
劳累,但不管是薪水、前景还是低沉的精神状态,都让自己觉得劳累得没有价值。
比如一位前建筑设计师对工作的吐槽是:
“我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从本科开始我们就这么累,后来才意识到,建筑设计的成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东西。”
在这当中,建筑打工人很容易被无限地卷入不被认可、难出成绩的内耗。
谁都知道,工作稳定、有五险一金当然是好事。
但同时备受压力摧残的打工人们,总会在某一刻产生宁愿放弃稳定工资,也要逃离耗尽心神、看不到未来的工作的想法
。
逃离常年来作为社会螺丝钉,随时有可能被后来者取代的恐惧。
那位会计转行卖鸡蛋汉堡的博主发布的帖子底下,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评论:
“全网会计人都希望你成功!”
处在“伪白领”困扰中的人们,其实心底都知道,辞职后摆摊只是个例。
但相比于看到成功跳槽到更好行业、更好单位的幸运例子,大家更希望看到摆摊人的成功。
哪怕自己彻底抛弃过往,也能凭借双手养活自己,生活不是没有退路。
因为它似乎意味着,
在那个属于自己的小摊子上,不会再有领导挑刺、客户质疑,不会再有35岁危机、早八晚十二点的诅咒。
是好是坏,全凭奋斗。
这类转行摆摊的帖子底下,唯一格格不入的一类留言来自学生党。
打工人们义愤填膺,控诉着本职业干不下去迟早辞职摆摊。
而正在学生党,却依旧在为了加入该行业、找到一份工作而苦苦努力,盘算着保研考研能否成功。
比如会计圈内自我调侃“归宿是鸡蛋汉堡、保洁与保安”时。
圈外,依旧有不少人羡慕着会计这份职业,认为会计不愁工作。
两群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构成了某种职业围城。
在城里头的人想出来,思维上已经把自己的职业城楼炮轰了一通,只是行动上受限于生活,还不敢随意闯出城门。
而城外找不到归宿的年轻人,挤破了头想进来。
可仔细想想它也不算什么围城,因为城里城外的人们,终究是同一类人:
想要在漂泊社会中,给自己找到个归宿的普通人罢了。
忙着考研找工作的学生们,还没找到自己能够依靠的第一座浮岛;
而打工人们,则是忙于在脚下的浮岛沉没之前,找到下一个安身立命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