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讯:大洗牌!权益类基金增长3600亿,债基缩水近5000亿

2023-01-04 06:19:59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李树超

公募最新管理规模数据出炉!

1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在2022年11月份股市回暖、债市调整的市场环境中,当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超3600亿元,债基规模缩水近5000亿元,此消彼长下,公募基金总规模达到26.38万亿元,在8月末规模高点后,出现了连续三个月的规模回落。


(资料图片)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从短期看,股债基础市场的波动会影响基金公募的规模变动,但从中长期角度,随着居民财富转移,公募基金长期赚钱效应凸显,以及个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未来公募基金行业仍有广阔的增长空间。而短期规模缩水严重的债券型基金,也将随着债市企稳和理财赎回压力缓解,债券类资产将重新凸显投资价值,获得机构资金的青睐。

公募总规模26.38万亿元

前11月规模增长近8200亿元

1月3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微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1家,合计管理公募基金数量10405只,公募基金资产净值26.38万亿元。

而从2022年度的规模变化数据看,今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受基础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今年3-4月股市大跌期间,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也创下年内低点,最低逼近25万亿关口。随着后来股市的反弹,公募管理总规模再度攀升,并在8月份创下27.29万亿的历史高位。不过,随着9-10月份股市的二次探底,11月份债市的调整,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再度下滑,并在11月底跌至26.38万亿元。

虽然2022年公募市场总规模波动变大,但总体仍是震荡攀升势头,产品数量突破1万只,总规模比去年底增长近8200亿元,总规模微增3.2%。

谈及公募市场规模的变化,北京一位公募高管表示,近年来随着资管新规的实施,公募基金长期赚钱效应的发酵,叠加权益类基金大发展,我国公募基金市场近年来规模连续上台阶,总体走出来震荡攀升的快速发展势头。然而,股债等基础市场的波动,确实会对管理规模产生短期的影响。

“比如在股市下跌期间,由于权益类基金持有股票市值缩水,叠加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部分持有人选择赎回权益基金,新发基金遇冷等,就可能会出现规模萎缩的情况。与之相反,在市场大涨期间,也会产生规模快速增长的情况。”上述北京公募高管称。

但总体而言,该高管表示,随着我国居民财富向权益类资产迁移,公募基金长期赚钱效应的积累,以及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等对公募基金形成的长期利好,对标海外成熟市场,未来我国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仍处于长期增长阶段,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股债“跷跷板效应”再现

权益基金新增3600亿,债基缩水近5000亿元

分类型来看,随着去年11月份股市回暖,当月权益类基金规模增长3619亿元,总规模从6.98万亿元增至7.34万亿元。

其中,高仓位的股票型基金规模“回血”最快,当月规模从2.25万亿增至2.44万亿元,规模增长超过1900亿元,规模增幅8.58%。同期,混合型基金规模增长1690亿元,规模微增3.57%。

不过,在股市回暖的同时,11月份债市的调整导致债基今年规模稳健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11月份,债券型基金规模缩水4992.5亿元,接近5000亿元。债券型基金的总规模也从5.1万亿元减至4.6万亿元,单月规模萎缩9.79%;从该类基金份额变化看,也从4.48万亿份缩水到4.08万亿份,总份额也出现近9%的萎缩。

从2022年来看,随着当年股债市场的跷跷板效应,股票市场大幅波动下,债券类基金等固收资产一度受到避险资金追捧,无论是新发基金还是存量产品,总体规模在前10月呈现了稳步增长态势,并在当年8-10月份都站上了5万亿关口。

随着11月份债市的调整,让债券型基金的稳步攀升势头有所回落,但相比去年底水平,规模缩水后的债基仍然比去年底规模增长近5000亿元,前11月债基规模增幅仍超过8%。

除了主流的权益类基金、债基外,11月份货币型基金规模萎缩1647亿元,最新规模为10.68万亿元。QDII基金规模3272亿元,环比上月新增781亿元,增幅31.36%,是各类型基金中规模增幅最快的细分类型,这与当月港股市场、美股市场快速回暖有较强的因果关系。

虽然去年11月份债市短期回调,引发债基规模大幅萎缩,但多家公募机构表示,债市短期剧烈调整并非常态,未来债市总体仍偏乐观。预计未来债市会迎来修复行情,理财赎回压力也会缓解,调整后的债市将逐步迎来配置价值。

博时基金表示,债券市场近期的剧烈调整并非未来的常态,看一到两个季度债券市场预计会维持一段时间的震荡,短端利率调整已经到位,长端后续升幅也将较为有限。信用内部观点不变,重视城投分化,产业债性价比已经较低。

蜂巢基金投研团队也认为,我们预期后市债券市场整体依然偏乐观,未来债券修复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高安全性和高流动性的资产的估值修复,例如利率债、同业存单、银行二永债等品种,而信用债等品种资产仍在高位。第二个阶段是理财净值的修复期,流动性影响逐步被抹平后,此时入场的投资者会更加要求收益,于是开始介入偏弱资质和弱流动性的信用资产。

“当前市场尚处于第一阶段初期,利率债和高等级信用债估值缓慢恢复,但中等评级信用债信用利差仍维持弱势震荡态势,预计2023年一季度后,随着理财赎回压力减小,中低评级信用债估值会迎来修复。”蜂巢基金投研团队相关人士称。

编辑:舰长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