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1 16:13:43 来源: 中国基金报
(资料图)
【导读】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率调降在即 行业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基金固定管理费率或调降在即
行业将经历“阵痛期”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曹雯璟备受市场关注的公募基金降费,近期再有新进展,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率调降方案或将出台。对当前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率模式,业内人士有观点认为,一个成熟有效的市场更应该鼓励费率创新,激励基金公司不断提升投研能力的同时持续优化投资体验。市场分析,若管理费下调政策落地,或加大固收类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费率调降后行业短期来看会有“阵痛期”:如基金公司收入降低、分化加大,销售机构尾随佣金收入下降及其带来的销售动力减弱等。但长期来看,降费有利于激励公募基金苦练内功,提升整个行业管理能力。业内建议投资者,基金费率只是选择基金的其中一个因素,更应该深度观察基金公司、基金产品和基金经理,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计划进行投资,以积极科学的投资理念获取投资回报。监管正酝酿降费政策关于监管部门正酝酿对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进行调降方案的消息正甚嚣尘上。对此,记者向多位业内人士求证获悉,基金费率调降政策将于近期出台,但具体时间表尚不清楚。“公募基金管理费收费方式和标准是行业相关方根据市场及业务实际探索实践的结果,是否需要调整也需要共同研究。”华南一位公募合规人士透露,“监管对‘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现象高度重视,正研讨相关费率调降方案。多位头部基金公司高管参与研讨,共同商议调降具体事宜。正式的调降细则文件何时出台还不明确,但大概率会比较快。”对于具体费率调降方式,深圳一位小型公募人士表示,“目前有说法是会采取‘新老划段’方式,新发基金采用调降后的费率标准,而存量产品依然适用此前合同约定的标准。”谈及下调幅度,他称,“据我了解,管理费年费率可能将由目前普遍采用的1.5%调低至1%,相当于下调三分之一。”在上述公募人士看来,这样的下调幅度非同小可。“三分之一的降幅堪称大幅调降,‘新老划段’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存量老基金规模大的头部公司能继续收取高费率,不过这些公司也会担心新发对存量的影响,比如赎回旧基金买新基金,导致整体收费变少。对于权益业绩不好的公司,新费率政策施行带来的冲击更大。”他说。“另一方面存量大的公司就会对牛市有点犯愁,因为牛市的时候套牢的客户回本就可能赎回,然后拿到钱后再去买新基金。”他表示,因此归根结底扭转还是要改变从卖方到买方的利益分配规则。“也有说法称,管理费会降至1.2%附近。如果降费是这个幅度,我认为影响相对可控。”沪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副总监分析称,对比而言,内地公募基金和互认基金的主动权益产品之间,费率的重合度较高,管理费率基本都落在1.00-1.5%这个区间范围内。整体来看互认产品的平均管理费率费率较内地公募基金平均水平略低。此次监管酝酿的费率政策,也可能进一步丰富产品的费率类型,降低公募产品整体费率水平,给予客户多元化选择。各方热议管理费优化空间谈及当前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合理性及其优化空间问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一个成熟有效的市场更应该鼓励费率创新,通过浮动管理费或费率创新型产品,一方面激励基金公司不断提升投研能力、降低运作成本,另一方面持续保护投资者利益、优化投资体验,从而提高整体市场的参与度和活跃度。公募基金前高管、财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孙万龙直言,公募基金固定管理费实行多年,此前也曾尝试浮动管理费模式,但未能有效推广。背后核心挑战是公募基金面对普通大众,过度激励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追求短期业绩,最终给基民带来伤害,所以固定管理费更适合公募基金。但孙万龙也表示,“跟海外资管机构相比,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确有调降空间。比如美国共同基金中股票基金的费率自2000年以来降幅接近一半,从1%降到0.5%左右。”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则认为,公募基金行业市场化程度很高,整体费率的变化从长期看还是市场调节的结果。公募基金目前的固定管理费也是按照不同类产品有不同的收费标准来执行的,充分考虑了持有人的利益。并且,公募基金管理费也是一直呈下降趋势。浮动管理费模式则是一种市场化的探索,目前还是部分产品的选择。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称,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管理费用是其主营业务收入,基金公司显然会倾向固定费率带来的较稳定的预期现金流模式。因此,海外基金公司的主流收费模式仍然是固定管理费模式。“但海外各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背后有关键的驱动因素。”她同时强调,首先从资产管理端,随着基金管理规模的逐渐增加,管理基金的规模效应凸显,单位基金份额的管理成本会降低,基金公司可以适当降低管理费率,一方面让利于个人投资者,另一方面通过降低成本也提高了基金的潜在收益。其次,从财富管理端,海外市场投资顾问的收费模式逐渐从传统的佣金模式过渡至管理费模式,投顾顾问在为个人投资者提供基金建议时更加关注基金的费后收益率,而不是让投资者不断地频繁交易基金。王蕊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基金的业绩是无法预期的,但基金的成本确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因此无论是投顾还是个人投资者也越来越关注低费基金,也进一步推动行业整体走向降费的趋势。国内基金管理费率存在优化空间,在国内基金蓬勃发展的二十多年中,美国各类型基金的管理费率逐年下降,而国内的费率一直没有变动。背后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近年来渠道销售费用占比偏高。为了获得更多的渠道,基金公司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尾随佣金维护销售渠道。她进一步表示,如果这部分费用可以合理控制,一方面基金公司可以让惠于民,降低投资者需要支付的管理费用;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也可以加大对于投研团队和人才培养以及客户服务质量等实质性层面的综合提升。此外,管理费设置还可引入市场化机制,放开费率竞争,让基金公司在市场化竞争中探索合适的差异化固定费率。把管理费高低的决策权交给基金公司,让投资者在基金公司的相互竞争中受益。整体来看,公募业内普遍认为固定管理费有其合理性,是对基金管理人专业价值及劳动的报酬。但行业发展20多年来,费率机制肯定有优化的空间,应该充分尊重投资者的意见,通过对管理费做多样化的设计等优化投资者体验。“基金持有人对于基金费率的不满意主要还是因为过去两年市场没有赚钱效应,而不是费率收得高”,一家第三方机构人士直言,在2019和2020年基金市场赚钱效应很足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讨论公募基金管理费的问题。但是目前来看除了管理费之外,老基金份额申购费和赎回费较高,使得很多机构有动力引导用户短期频繁交易以增加交易手续费的问题,我觉得更值得重视。对于管理费调降的价值和必要性,还有另一种声音。在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管理费作为基金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也是基民为资产管理服务付出的主要成本之一,实际上并非是直接与投资者回报正相关。在行业现有的费率优惠体系下,管理费如果继续下降只会促使基金公司进一步全方位控制成本,但对提升管理能力并无助益。另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也认为,实际上,现在的核心矛盾是面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不满意,投资者希望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共进退。她进一步表示,可能行业更需要建立的是,通过投资者教育、营销合规,帮助投资者建立更加合理的投资预期;通过投资者保护、长期投资激励等措施,引导投资者在有选择的前提下长期投资,从而提升投资取得更好回报的概率;进一步发展指数投资产品和FOF产品,扩大有质量的投顾服务,普及大类资产配置的投资理念,减少投资者对明星基金经理的盲目崇拜和对押赛道投资方式的盲目追逐。基金业或将经历“阵痛期”由于权益类产品投资者对费率的敏感度相对较低,管理费下调对于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影响高于权益类产品。降费可能造成行业内的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的行业格局或将强化。就降费对产品市场而言,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称,相较于规模效应较强,且投资者对费率的敏感度较高的固收类产品,权益类产品本身波动较大,在费率调整的情况下,收益表现并不敏感,因此费率下调可能会优先加大固收类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管理成本的下降,FOF、投顾模式的优势会逐步凸显。至于降费对行业的影响,整体而言,从宏观层面上看,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活力。长期来看有正向的价值,短期来看会有“阵痛期”。正如一位第三方机构人士所言,公募基金如果管理费下调,将会对整个基金销售和服务链条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券商研究所作为基金公司交易佣金的分仓机构,其盈利能力和从业人员数量必将下滑,而银行等基金销售机构,除了基金之外还可以销售包括私募基金、保险、信托等多类金融产品,在基金管理费下调,尾随佣金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银行可能更愿意销售费率更高的其他金融产品,从而导致公募基金规模的进一步萎缩。通过降费让利投资者,能更多投资者参与到证券、基金的交易中,同时也将推动资本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个别金融机构将被迫出清,而更具备实力的市场参与者则能够继续在市场中发力,让市场格局获得重塑。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屈辰晨表示,公募基金管理费下调对行业而言是机遇和挑战并存。从正面的角度来看,降费可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公募基金市场,扩大公募基金整体规模。但是降费也会使得行业整体的竞争加剧,同时降低管理费本质上来说会对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所以对那些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来说,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未来行业格局而言,或将呈现多种可能性。一方面,管理费下调可能会促使一些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基金公司退出市场,行业集中度可能会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那些能够提供更优质的投资策略、良好的绩效和专业的服务的基金公司可能会更具竞争优势,吸引更多投资者选择他们的产品。此外,管理费下调也可能催生出更多创新的产品形态和收费方式,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屈辰晨称。孙万龙也表示,新的费率机制下行业分化会进一步加剧。“公募基金有巨大的系统和人员投入,特别是投研人力投入。但其盈利模式就是收管理费,如管理费下调,则直接带来公司收入减少,盈利能力变差。行业大公司因为有规模和存量优势,不会伤筋动骨。但中小公司受冲击会非常大,盈利周期拉长,资源投入难以持续,发展会带来巨大挑战。”沪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副总监担忧道,“管理费收入下滑对于行业内部来看,可能会降低基金公司收入,还或将造成行业内人才流失,但这需要进一步观察。另外对于销售机构来说,管理费下降会带来尾佣的下降,或将进一步打击包括银行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基金投资避免“唯费率论”作为投资者,应该更理性地看待基金费率与其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避免“唯费率论”,挑选出更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盈米基金且慢高级研究总监杨晓磊表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只要投资公募基金相比于自己直接下场投资股票有相对超额收益,那么我们支付的管理费就是合理的。以股票基金为例,该类净值型产品天然就有高波动,无法保证短期绝对收益的特征,如果期待通过费率改革的形式做到股票基金‘每年正收’,显然也是不合理额度预期。”孙万龙认为,基金费率调降对基民而言总体是好事,对业绩也会有直接贡献,长期来看费用成本是影响业绩的重要因素。但基金管理费收入也是基金公司提供投研能力和服务的保障,并非越低越好。从基民角度看,选择基金的本质还是获取收益,要关注产品本身的长期业绩。多位专业人士都提到,投资者应当明确基金费率与投资价值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虽然基金费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品收益,但是产品想要真正收益还是需要依靠管理人的投资能力,不必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所以投资者要选择合适的产品,需要认真了解产品的投资风格、过往的业绩、基金经理的投研能力以及产品风险等级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是否匹配等。屈辰晨表示,投资者在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时,需要更理性地看待基金费率与其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费率是一项重要指标,但并不是唯一决定基金投资价值的因素。他强调,费率较低的基金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是更好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应该结合基金的风险水平与自身偏好的匹配度、基金经理的能力和基金投资策略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在海外成熟市场,因为市场有效性较高,基金之间的收益差距相对较小,费率与业绩之间的负相关的关系非常明显,即运营费高的基金,在长期内业绩表现相对落后。“因此,海外投资者把费率作为购买基金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我们从近十年美国基金市场中资金持续流向低费品类的趋势中就可以发现端倪。但是对于仍具有较高超额空间的国内市场而言,基金的年收益在绝对值上较海外市场大,且基金之间的收益也存在较大差距,当前费率对国内基金业绩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所以国内基金费用的高低与基金的好坏并不能单纯画上等号。不过,在投研团队、投资流程、基金公司和历史业绩上表现上相当的情况下,费率相对低廉的基金应为投资者更好的选择。” 屈辰晨谈到。沪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副总监举例道,以目前市面上成立满3年的7只浮动费率产品为例,过去三年排名同类基金前1/2的有4只,排名后1/2的有3只,基本上一半一半。其中,排名同类前1/4的有3只,排名同类后1/4的有1只。7只基金的平均业绩略好于行业平均水平,但不同基金之间的的业绩差异较大,并没有体现出非常明显的整体优势。另外在牛市的时候,部分浮动费率基金会收取额外的业绩报酬,可能在牛市的时候降低投资者的投资体验。以2020年为例,如果基金收益率100%,按照当前大多数浮动费率基金以8%作为收取业绩报酬的标准,100%收益率就要收取超过10%的额外业绩报酬,远高于普通管理费,这也有可能造成新的问题。所以在挑选基金的时候,他更建议投资者根据自己的投资需要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参考基金的中长期业绩选择优质基金;最后再考虑包括管理费在内的各类费率优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基金,费率的参考价值也不同。有人认为,对于固收类产品,可以在业绩相差不大的产品中选择费率更优惠的;对于权益类产品,还是要回归中长期投资绩效。“从互联网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来看,对于固收产品来说,费率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高费率的产品销售非常困难;但是对权益产品来说,费率是不太重要的参考因素,投资者往往倾向于依靠自己对趋势和行业的判断来做投资决策。”华南一位小型公募市场部总监说。“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打破旱涝保收
核心仍是创造优秀业绩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陆慧婧最近两年多,资本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获取正收益的难度增加,如何更好地与投资者实现利益共担,是摆在多家资管机构面前的重要课题。近日,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了一款权益类公募产品,在费率上主打“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引发业内关注。实际上,这类产品在基金行业并非新鲜事,早前,基金行业曾推出过一款封闭期内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三年定开基金,也布局过按照业绩来收取管理费的浮动费率基金,在管理费“让利”上已有不少尝试。不少人士认为,对于投资者而言,费率是选择基金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对于同质化较强、流动性要求较高的产品,可以更多关注基金费率;但对于主动权益基金,仍应以基金业绩、基金投向、基金管理团队的投资能力作为考察重点。对基金公司而言,最核心是为投资者创造持续、优秀的业绩。银行理财产品打响“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第一枪受资本市场低迷、投资者赚钱难度加大及同质化竞争等多重因素影响,银行理财产品也加入了主动降费让利的队伍之中。近日低调募集8000多万元的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产品,打响了银行理财公募权益产品“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第一枪,银行理财产品长期以来维持的固定管理费模式悄然打破。过往招银理财推出的多款权益型理财产品,基本按照固定投资管理费率1.50%/年以及0.08%/年托管费率收取,而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则规定:固定投资管理费在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00元(不含)时,暂停收取管理费,等回到1元后再恢复收取。上述理财产品甫一推出,在业内一石激起千层浪,认同者有之,也有不少人士持保留意见。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认为,“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是管理人对自身投研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坚持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做法。在一位基金公司人士看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是一种分档管理费率,属于浮动管理费的一种。“本质是将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利益绑定,让利给投资者,优化投资者体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在对创新收费模式给予肯定的同时,业内也有人士担忧“不赚钱不收管理费”会间接促使管理人采取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收益。华南某公募人士就表示,从产品设计上,“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产品一方面有利于管理人潜心做好业绩。另外一方面,对于此类产品,尤其在震荡市中,基金经理或会更多低波或者相对保守的策略。若在牛市中,业绩很可能跟不上市场表现。一位业内人士更是直言,虽然这类产品有利于营销推广,有利于博得投资者的认同感,但这类收费模式并不能提升管理能力,反倒有可能挫伤基金经理的积极性,不利于基金业绩的表现。在他看来,管理费是管理人劳动价值的体现,市场涨跌有其客观性和阶段性,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下跌导致基金亏损不能代表管理人没有付出劳动服务或者不具备专业能力价值。更多业内人士建议,对于权益类产品,相比起费率,管理人的投研能力才是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因素。盈米基金就提到,对于投资者来讲,“不赚钱不收管理费”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基金业绩不佳时降低投资者的成本。但实际上,投资者的收益最终是由投资的底层资产带来的,而不是减少一点管理费率就能获得更好的收益。盈米基金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还是要结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进行综合谨慎的判断,倡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总监王蕊也表示,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是基金持续优异的费后收益,这既得益于偏低的运营费用,也受益于基金管理团队优秀的投研实力。提高产品策略竞争力和业绩稳定性更为关键市场也同时关注,随着银行理财资公司加入战局,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或者少收管理费的产品逐渐增多,未来,公募在产品布局和产品种类选择上是否会有所调整?华南某公募人士判断,公募基金或会更倾向于布局低波动或者追求绝对收益的产品。另一位业内人士则预计,公募管理人可能会更加偏好发行固收类基金产品,并加大力度维护营销老产品。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谈到,通常来说,基金公司产品布局一方面要考虑自身的投资能力圈以及从投资者需求等角度出发来考虑产品设计,另一方面也要考虑收费方式,来综合体现产品的性价比和差异性。“若不赚钱不收管理费或者少收管理费,一定程度上可能对业绩波动比较大的产品形成一定的冲击,基金公司可以针对不同的策略设计一些浮动费率的产品或者其他收费方式的产品来应对不同的市场环境,优化或者丰富其产品线,但本质上还是要提高产品策略的竞争力和业绩的稳定性。”代景霞称。“如果不赚钱不收管理费,则公募会将重点从规模调整到业绩上,不再单独追求产品数量和规模,而是专注把现有产品业绩做好。另外,无论如何调降,权益基金依然是贡献收入的主要来源,各家公司仍然会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公募基金前高管,财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孙万龙也谈了自己的看法。盈米基金且慢高级研究总监杨晓磊更是直言,尽管将基金收费结构和客户投资结果挂钩是好的尝试,但作为高波动的净值型产品,他并不完全认同“不赚钱就不收管理费”。在他看来,这样容易助长客户对净值型产品“刚性兑付”的错误认知。“我们更建议将基金费率与客户的持有久期以及持有久期下的投资结果挂钩,这样有助于客户真正树立长期投资的理念,减少基金的负债端波动,同时也有助于基金管理公司减少‘规模冲动’,更多考虑客户利益,避免在高位发行基金造成客户体验不佳的问题。”杨晓磊进一步阐释。积极布局“让利型基金”关键仍是做出好的费后收益去年在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到,积极推动管理人合理让利型产品等创新产品发展。据悉,目前行业有消息称此类产品将要落地,此类产品也是目前产品体系的有益补充。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表示,对于让利型产品,业内的普遍看法是主要有三大方向:一是基金不赚钱就不收取管理费;二是按照业绩分档收取管理费;三是投资者持有时间越长,费用越低。代景霞表示,本质上来说,让利型产品设立的初衷是将基金公司收入与产品投资收益挂钩,增强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利益一致性。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说,可以鼓励基金管理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制基金公司高位发基金、基民亏钱基金公司照样赚钱等现象,但同时也会使得行业整体的竞争加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产品模式的确会让投资者感觉“更加合理一些”,尤其是迎合了投资者“基金亏钱为什么我买单”怨气。“从本质上来讲,不同的收费模式面临的挑战略有差异,感觉好未必真的好。” 代景霞表示,这类产品最终成功与否,关键仍在于能否做出好的费后收益来吸引和留住投资者。而中国基金报记者从业内获悉,目前让利型基金的方向主要是:投资者持有时间越长,费用越低。从基金投资收益来看,持有时间越长,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越高,这样的收费模式切实鼓励投资者将持有期拉长,践行长期投资。沪上一位大型基金公司产品部副总监也表示,这类产品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是对现有产品体系的有益补充,能够进一步丰富投资者的选择。“我们也在积极研究这类产品,如果市场欢迎的话,相对就越来越多。”“我们期待让利型产品能够实现投资者与管理人的共赢,在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的同时也能够鼓励公募管理人不断提升投资与营销能力从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有利于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另一位业内人士也如此表示。盈米基金也表示,降低管理费或者在特定的条件下暂停收取固定管理费,是从投资者利益出发的考虑,通过管理费的让利,把机构和投资者的利益绑定在一起,资管机构只有真正让产品赚钱、让投资者赚钱才能获益。未来更重视持续营销目前基金管理费下调的消息甚嚣尘上,引发行业的较大关注。不少基金公司人士认为,这会倒逼基金公司更重视老产品的持续营销和投资者教育陪伴。屈辰晨表示,管理费率的下降可能会使得基金公司更加关注持营。因为基金公司通常会将管理费按照一定比例以“客户维护费”的名义返佣支付给销售渠道,而新发的客户维护费通常要高于老产品持营,所以如果管理费下降,基金公司应该会将营销精力放在客户维护费相对较低的老产品上,以减轻管理费率下降对盈利的冲击。此外,屈辰晨表示,基金公司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应对管理费下降的局面。他们可以寻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以确保公司的盈利能力。此外,基金公司也可以寻求提供其他附加值的服务的方式,例如申请基金投顾牌照为客户提供组合服务等,以增加额外收入来源,同时也可以提高投资者体验,增加粘性,实现双赢。一位业内人士也表示,若管理费下滑,基金公司会将更多精力放在老产品的持营上,通过积极拓展产品的持续营销手段,创新投资者教育和陪伴的方式,丰富投资者陪伴的内容,优化投资者持有体验感。“如果按照新老划断模式,基金公司新发动力会减弱。销售渠道和基金公司都有原始冲动通过持续营销去做大高费率的老基金规模。” 财经自媒体矩阵创始人孙万龙预计基金公司会认真考虑新基金发行的必要性和收益性,核算投入产出,在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当下,整个行业新基金发行的数量和节奏会下降。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基金营销的核心仍“为投资者赚钱”,仍是业绩为王,费率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我们还是会根据市场情况营销能切实提高投资者持有感受及提高盈利概率的产品。因为只有为持有人切实赚到钱,才能真正长远的留住客户。”一位华南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华林证券资管部董事总经理贾志也认为,基金公司在提高自身投研能力,做出更多的投资业绩,才会过的更多投资者的认同!费率只是投资者选择不同基金产品的一个因素。“如果新老划断,在基金公司有能力干预甚至主导的基金销售行为中,可能会偏向费率高的老基金的持营;但在基金公司干预能力不强的渠道中,还是销售投资者偏好青睐的产品,毕竟销量是第一位的。”另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此外,盈米基金且慢高级研究总监杨晓磊表示,新基金管理费下降必然会带动老基金管理费同步下降,这本质上基金公司和基金销售基金还是要解决“唯规模论”下与客户利益冲突的问题,当你真正愿意为客户利益考虑,减少在市场高点时期的宣传推广和新基金发行,在市场低点愿意高质量发展,鼓励持有人做“逆向投资”,那么当客户投资基金体验提高了,获得的收益提高了,那费率也不是根本性问题。编辑:小茉审核: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