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4 09:41:19 来源: 每日商报
昨天上午,刘闻闻起床后像往常一样,为丈夫准备了早餐,不过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她没有在做饭时打开整间屋子的暖气,而是为自己添了一件厚厚的毛衣。就在10月12日,刘闻闻收到了电力公司发来的账单,上面显示,从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她实际电费为485欧元,这相当于是她全家此前三年电费的总和。
对于刘闻闻来说,过去一年,她在德国的生活有了不少变化,而其中最大的就是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这对她的生活影响巨大。“以前家里都是开车外出,现在我要求丈夫和我一样,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此外,屋内温度不到无法忍受,就不开空调。”
一味地节约对不断上涨的能源开支来说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8月份刘闻闻在网上买了电热毯,最近她又打算在网上看看是否能买到欧洲市场不太常见的热水袋或汤婆子。
和刘闻闻一样,急需传统取暖工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通过互联网、国际速运的方式从国内采购了包括暖宝宝、加绒内衣、超厚连裤袜在内的众多保暖产品。“现在最关键的是如何能在不额外支出费用的情况下度过这个冬天。”
欧洲对中国取暖、保暖产品的需求也传导到了外贸数据上。据海关总署统计,2022年7月,欧盟27国进口中国电热毯数量高达129万条,环比增长了近150%。今年出口欧盟的取暖器,销售季节也延长了一个月,不少进口商都追加了取暖器的订单。对浙企来说,取暖器迎来补单潮,企业员工加班加点赶订单。
国内批发价仅17元的热水袋 在德国被卖到50多元
把孩子送上校车,刘闻闻坐在书房打开亚马逊欧洲站页面搜索热水袋,手机屏幕立刻显示出所搜结果,足足有30多页,排在最前面的几件商品的销量已达上万。
对于在德国生活了七八年的刘闻闻来说,热水袋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小时候她经常抱着热水袋睡觉,长大了家里都有空调,热水袋就很少用到了,来德国后,这里大多使用暖气,当地人也不知道什么是热水袋,商店里更没有这些商品,没想到这一次我又要靠它们过冬了。”
当刘闻闻在挑选热水袋之时,义乌小商品市场的黄德发正在和员工们在闪动着的日光灯下加班打包热水袋。“现在工厂都来不及生产,谁都没料到欧洲会对热水袋、汤婆子有这么大的需求。”对于从业23年的黄德发来说,这是他第一次和欧洲人做热水袋生意。
黄德发介绍,这批热水袋是一位波兰的客户来采购的,而且时间很紧,10月9日下的订单,这周五就要发货。为了能顺利交货,黄德发和员工们去市场里的各个摊位找货,担心延误交货的他们还自己加班加点验货、包装,这一切都只为了一只热水袋两块钱的利润。“客商给的批发价是17元一只,我们的拿货价是14元一只,除去包装费和人工成本,每只热水袋的利润不足两元。”
然而这些售价低廉的热水袋,在运到德国后却身价倍增。刘闻闻介绍,现在在亚马逊上,一只普普通通的热水袋就要卖8欧元(55.94元人民币),一些样式好看的热水袋要卖到20欧元(139.85元人民币)。
“从未想过电热毯能出口到欧洲”
义乌商人加班加点寻货源
其实黄德发并不是第一批发现欧洲取暖订单新需求的人,他介绍,早在今年7月份,就有老义乌生意人闻风而动。他介绍,今年7月在一次朋友聚会时,有朋友说欧洲的顾客正在寻找电热毯的渠道,一开始黄德发并没有将这个消息放在心上。“我们是做保暖内衣的,之前从来没有涉足过电热毯行业,也就没当一回事,可到了9月份,有之前购买保暖内衣的老顾客问我是否有热水袋时,我才意识到欧洲人对保暖这件事动真格的了。”可让黄德发没想到的是,当他致电了几家电热毯商家后得知,这些企业都在开足马力生产。“不少和义乌商人有来往的企业都表示订单量已满了,要加订单就要排队。”实在无奈之下,黄德发只能将方向转到热水袋上。黄德发介绍,每年夏末,欧洲的客商都会来采购取暖设备,但今年的情况极为不同。“一开始他们采购了不少电能驱动的取暖设备,后来订单开始涉及电热毯了,再后来连以往他们看不上的热水袋也成为抢手货。”
遇到外国客商询问是否有保暖产品的绝不仅仅是黄德发一人。在义乌经营小五金的李波也遇到了相似的购货请求。“9月初,我接到顾客的电话,问我是否知道有一种中国产的金属热水袋,他想要采购一些,最初我还没理解他的意思,后来我打开亚马逊平台搜索时才意识到,这位顾客想要采购的是我小时候使用的汤婆子。”
当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户们忙着找供应商和代加工企业之时,各家取暖设备生产企业们则在埋头生产。(商报记者 朱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