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不如一部 金庸剧“头部优势”缘何耗尽?

2021-08-23 10:58:31 来源: 文汇报

谁都没想到,在更新了十多集后,《天龙八部》在网上掀起最高热度的话题竟然是“段誉尿失禁”。也恰是这一言难尽的词条上了热搜,许多人才惊觉,金庸大师耗时最久写成的小说又被翻拍了。

正在多平台同步播出的新版《天龙八部》由于荣光执导,杨祐宁、文咏珊、白澍等主演,网友打分持续走低,目前已跌至3.4分。往前翻,电视剧的同题创作里,口碑峰值属于1997年黄日华主演的版本,达9分;2003年的胡军版亦不俗,评分8.4;2013年钟汉良领衔的剧集口碑则断崖式降到了4.5分。

观众美誉度缘何一部不如一部?有少部分网友为新剧抱屈,认为其挨骂的最大原因是珠玉在前——当忠实的武侠剧粉丝人人心中都有“白月光”,新剧的挑战不只是编导演服化道等各环节,还有难以逾越的先入为主。然而,真的怪前作太优秀吗?

武侠剧已从“头部制作”沦为新手训练营

永恒的经典,永远在路上的重拍。每隔几年,金庸作品剧都会被重制后搬上荧屏。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算起,《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分别已有五个以上版本的电视剧。

一边是金庸作品被当成影视界的超级IP,常拍常新。硬币的另一面则是,大师的小说虽依然经久不衰,但“江湖地位”已越发没落了。曾经,金庸剧有着谁演谁火的功效,不知何时起,光环不再。以眼下的新版《天龙八部》为例,立项时悄无声息,选角也没什么人关心,开播后掀起的两大话题,其一是差评,其二是怀念老版。但无论新剧是泥牛入海还是差评出圈,都没能阻挡后来者再度翻拍的脚步。于是近十年来,几乎年年有新番的金庸翻拍剧,只有2017年郭靖宇监制的《新射雕英雄传》受到观众好评。

问题得从剧集自身的“武功”论起。自从国产剧越发频繁与网文IP对接,奇幻、玄幻、仙侠、古偶等类型,占据了制作的头部资源。相比之下,经典武侠剧江湖地位动摇,在各平台都退出了第一阵营。而制作方也自有盘算——金庸剧有“天然粉”,谁演乔峰,谁演王语嫣,总还能引起网络讨论。就算一水差评,也不失为一种“流量经济”。而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故事相对成熟,大大降低了剧本开发成本。所以,拿金庸剧来“锻炼队伍”或者“扩大新人观众缘”,都不啻为一次高性价比的制作。可控的成本,包赚不赔的生意经,如此创作思维下的翻拍,与其说武侠剧已然沦为反复加热的冷锅冷灶,不如看成,这款类型剧已渐成影视公司新人集训的副产品。也因此,乔峰身上的侠气是否充盈,段誉有否翩翩佳公子的气质,王语嫣又有几分超凡脱俗,相比演员的培训、 “升咖”,角色适配度退居次席了。

“侠之大者”的缺位才是对新观众的真误解

去年的新版《鹿鼎记》遭遇铺天盖地群嘲时,有创作者这样自辩:一代观众有一代的审美偏好,不同时代的电视剧也有不同时代的受众。言下之意,永远在重拍的经典故事,并非给心中已有标杆的旧观众看,而是对接全新的受众。

按此理论再看新版《天龙八部》,的确能感受到剧本与如今短视频时代的对接。第一集,剧本就安排乔峰、段誉、虚竹等主角悉数出场。前六集,乔峰已劝退了南院大王,万众欢呼;段誉习得了凌波微步,境界更上一层……剧情宛如开了倍速,打戏也够凌厉够爽快。而人设上,段誉、岳老三等多多少少带着“谐星”味道,也似乎吻合某种娱乐至上的审美。

但只要重温实践者的心声就不难发现,新《天龙八部》创作者对于他们面对的新观众其实有误解。正如郭靖宇所说,侠义世界的动人之处在于有家国情怀打底,有传统文化注入,真正的武侠能看到鲜明的现实关怀,能表达主流的价值观。

反观这一版《天龙八部》,挪用了升级打怪的“爽文”技能,却丢掉了原著文本最深厚的底蕴。金庸小说中立体而庞杂的人物体系蕴含着东方哲学思维,也兼具历史地理的开阔格局。大师下笔更是“大象无形”“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象”与“意”充盈文中,而不觉“言”之存在。正是这股“侠文化”,令金庸小说IP的价值始终处于高位。

知乎上有问“金庸小说为什么广受喜爱”,高赞答案是:“因为广大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孺慕之情在起作用。大家发现,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内容,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诺千金,生死以之’等,这些在现实被某些人弄丢的东西,在金庸小说里依然那么山清水秀。”归根结底,无论哪个时代,观众都需要“侠之大者”的精神感召,新一代同样如此。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