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300750.SZ)和比亚迪(002594.SZ)再掐架 到底争的啥?

2020-05-27 14:20:01 来源: 成都商报

宁德时代(300750.SZ)和比亚迪(002594.SZ)的隔空掐架迎来了第二季。

5月25日,继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暗示比亚迪“有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安全”、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回怼“不服来扎”以后,宁德时代又在官微发布文章,称“针刺测试实际需求不存在”。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这两家头部电池企业掐架背后,是宁德时代刚刚痛失全球动力电池老大的位置。此外,比亚迪市占率一季度同比下滑了67.5%。

这场一根钢针引发的“血案”,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掐架,到底在争啥?动力电池的竞争进入下半场,市场格局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安全之争:

是否能通过针刺实验,

为啥掐架?

一切要从比亚迪“刀片电池”的发布开始说起。

3月29日下午,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携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直播召开“刀片电池”发布会。介绍称,刀片电池既有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能的优点,又在续航里程上达到了与三元锂电池同等水平,价格还更低。

更让业内意外的是,在发布会上,比亚迪公布了刀片电池进行“针刺试验”的视频,以证明电池的安全。据介绍,这也是电池安全测试中最严酷的一种测试。

随后,掐架的第一回合来了:5月11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年度业绩说明会表示:“有人把滥用测试的通过等同于电池安全”,这被外界视作对比亚迪刀片电池针刺测试的不满。

隔空喊话后,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当晚就“接招”,发布微博称:“不服?!那也来扎一下吧!”

说扎就扎,于是迎来了第二回合的掐架:5月22日、23日,宁德时代连发2则视频“应战”。

这一回合,宁德时代说:“早在2017年就已掌握三元电芯通过针刺测试的技术。”但是为什么没有推广?宁德时代称,是对“通过针刺测试=电池安全”产生质疑。

5月25日,宁德时代官微发布《关于动力电池标准的一些认识》,称“针刺测试的实际需求已不复存在。”

5月26日,红星资本局致电比亚迪董秘办公室,比亚迪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除了李云飞的微博回应,未来不会对宁德时代的针刺实验之争进行过多的回复:“我们的态度是用产品说话,主要是用电池的安全性说话。”

而宁德时代是否会发起第三轮的掐架?5月26日下午,红星资本局多次致电宁德时代,不过至截稿时暂未回应。

这两个回合“实战”下来,你认为谁赢了?

技术之争:

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红星资本局了解到,以比亚迪刀片电池为代表的磷酸铁锂电池,和宁德时代实验用的三元锂电池,分别是目前新能源车两种主要的电池。

而两种电池,谁是目前的主流?

一个背景是,由于消费者普遍的“里程焦虑”,在这之前,三元锂电池是目前绝大多数车型选用的主流。

不过,三元锂电池的安全性能一直受到质疑;此外,新能源补贴全面退坡,由于三元锂电池成本更高,也给车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当前主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路线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呼声开始日益高涨。

5月12日,工信部连发三道文书,颁布了一系列电动汽车强制标准,其中就包括一条“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

业内人士解读,这一条规定对目前使用最广泛的三元锂电池来说,可谓是重大打击。

至于未来的走向,何龙对于磷酸铁锂电池阵营的刀片电池显得信心十足:“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基于‘刀片电池’的合作。”

此外,红星资本局注意到,宁德时代2月与特斯拉签订为其供应锂电池的合作协议后,路透社也报道,特斯拉将从宁德时代采购的,是“无钴电池”,该报道中补充说明,无钴电池是磷酸铁锂电池。

市场之争

宁德时代痛失“老大”位置,

不少市场人士分析,宁德时代与比亚迪掐架背后,与其扩张市场的焦虑不无关系。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一季度,宁德时代痛失全球动力电池老大的位置。

近日,韩国市场调研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动力电池调查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LG 化学以27.1%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松下和宁德时代分别以25.7%和17.4%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二和第三。然而在此之前,宁德时代已经连续3年坐稳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排名的第一位。

再来看比亚迪,市占率也从去年同期的15.1%下滑到了4.9%,同比下滑了67.5%。而从财务报告来看,即便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在今年第1季度,比亚迪也挡不住业绩暴跌。营收196.79亿元,同比下跌3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亿元,同比下跌84.98%。

5月26日,比亚迪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红星资本局,业绩数字的下滑与疫情影响直接挂钩,不过都属暂时。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除了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实际上这一赛道的诸多企业都在暗自较劲。

2019年6月,LG化学与吉利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从事动力电池相关的应用研发、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业务,预计从2022年开始向吉利的电动汽车供货。

作为宁德时代的下游客户,特斯拉也在独自建立电池生产线。对于很多大型整车企业而言,都在加强核心动力模块的自主生产能力。

动力电池进入下半场战事,目前的市场格局会维持多久,一切都未可知。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