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IPO撤单 谁将成为牛年上市第一单?

2021-02-22 09:29:31 来源: 北京商报

伴随着云知声IPO撤单,其他AI企业的上市进展情况备受市场关注,云知声退出后,谁将成为牛年上市第一单?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目前旷视科技已官宣冲击科创板,开始接受上市辅导,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云天励飞等多家AI企业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并均已进入问询状态,其中依图科技IPO速度暂时靠前,公司已对外披露了第一轮问询回复。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AI企业竞相上市的背后,既是公司主动谋求竞争优势的体现,也是公司需要资本支持“烧钱式”研发的被动选择。

相继冲击A股

继扫地机器人石头科技、AI芯片独角兽寒武纪在2020年相继上市之后,当年11-12月,云知声、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天励飞等多家AI企业相继递交了科创板招股书,开始竞速IPO。不过,云知声近期退出了该竞速队伍。

经北京商报记者梳理,2020年末,包含云知声在内的多家AI企业招股书获受理,这让市场产生了2021年或成该行业上市大年的预期。但上交所官网近期消息显示,云知声科创板IPO在2月19日正式终止。伴随着云知声IPO撤单,其他AI企业上市进展如何备受市场关注。

具体来看,依图科技IPO在2020年11月获得受理,云从科技、云天励飞IPO在2020年12月获得受理,目前3家企业均已进入问询状态。其中,“AI四小龙”之中的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市场知名度较高。

据公司招股书显示,云从科技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依图科技则以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和算法技术为核心,研发及销售包含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软件在内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除上述公司之外,同为“AI四小龙”的旷视科技、商汤科技也屡屡被传出谋求A股上市的传闻,旷视科技在今年1月正式“官宣”将冲击科创板。1月12日,北京证监局官网信息显示,旷视科技准备以公开发行中国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科创板上市,已与中信证券签署了上市辅导协议。

资料显示,旷视科技专注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和供应链物联网三大领域,其中城市物联网是公司目前的收入支柱。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已经从一级市场融资扩大到二级市场,通过资本加持,头部效应会更加明显。“过去一两年,随着科创板开闸,政策对于AI企业的不断支持,行业内已有企业相继上市,随着这些示范效应扩散,预计2021年会有更多人工智能公司登陆A股或启动IPO。”于百程如是说。

依图科技暂时领先

就目前情况来看,依图科技科创板IPO速度暂时领先,公司已对外披露了第一轮问询回复,也有望成为“AI四小龙”上市第一股。

据了解,依图科技成立于2013年,此次谋求科创板上市,依图科技拟募资75.05亿元,募投项目围绕公司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展开,主要目的为持续提升公司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实力及产品能力,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上交所官网显示,依图科技在2月10日对外披露了首轮问询函回复,监管层对公司实控人、关联交易、主要客户、供应商等诸多问题提出了47问。

具体来看,朱珑与林晨曦在2020年9月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两人成为依图科技的实控人,合计控制公司表决权的比例达69.81%。在首轮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依图科技说明朱珑与林晨曦在2020年9月才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的原因,签署上述协议前公司的实际控制情况,两人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上的表决情况,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情形等问题。

另外,报告期内依图科技存在的诸多关联交易事项也成为了监管层关注的重点。招股书显示,依图科技存在向熠知电子、神思依图、思图场景、耐思捷既采购又销售的情形,针对上述情况,上交所要求依图科技说明原因及合理性。

对此,依图科技给出解释称,公司与上述公司的交易通常以单一方向为主,即以采购为主存在少量销售或销售为主存在少量采购,销售和采购的产品类型不同,均独立履行了公司内部的采购和销售程序。

针对相关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依图科技方面进行采访,不过对方电话未有人接听。

净利亏损是行业常态

纵观上述AI企业的财务情况,近年来净利均处于亏损状态。

财务数据显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6亿元、-1.81亿元、-17.08亿元以及-2.86亿元;依图科技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1.66亿元、-11.61亿元、-36.42亿元以及-12.99亿元。

2017-2019年以及2020年前三季度,云天励飞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5463.65万元、-1.95亿元、-5亿元以及-8.57亿元。云天励飞也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2020年9月末,公司合并口径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61亿元,公司尚未盈利及存在未弥补亏损。

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邓伟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研发难度大、研发投入高,为保证持续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通常需要不断投入研发资金,这让净利亏损成为行业常态,企业需要资本支持公司长期的研发投入成本。

以云从科技为例,数据显示,2017-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5940.65万元、1.48亿元、4.54亿元和2.47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2.06%、30.61%、56.25%和112%。云从科技也坦言,由于公司业务仍处于快速扩张期,研发费用将会持续增加,公司未来一定期间内存在无法盈利的风险。

于百程也坦言,研发投入大导致AI企业短期难以盈利也是该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很多企业依赖高投入来实现高成长,但业绩依然亏损,规模化盈利还比较远,商业模式并不成熟。在于百程看来,AI企业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融资,既是主动谋求竞争优势,同时也是寻求资金支持的被动选择。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岳献芳则表示,资本一直都是行业的催化剂,当行业技术成熟时,资本会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快速渗透,AI行业也不例外,目前AI领域的一些技术已处在成熟期,资本会更多选择通过投资带动行业技术发展、创新和商业模式复制。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