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6 10:56:28 来源: 深圳商报
鹏城图鉴:深圳城市建筑档案图展现场。
一批难得一见的档案史料、一卷今昔对比的历史地图,一个展览让深圳人直观地看到这个城市的空间历史。12月15日,“鹏城图鉴:深圳城市建筑档案图展”在前海深港基金小镇本相文化展示空间开幕,展览通过深圳早期的历史地图和改革开放以后部分工程技术档案图纸和图片,从一个侧面见证深圳40年发展的城市建设成果。
此次活动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深圳大学建筑历史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策划承办,展览回顾了深圳城市空间在地貌和建筑形态上的变迁,观众可以从中领略到空间改变背后的故事。
策展人饶小军介绍,此次展出的城市地图和建筑蓝图,很多都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深圳早期建筑图纸都由设计师手绘,承载了深圳城建的历史记忆。主办方希望,通过这一展览推动对当代深圳建筑文化遗产的系统整理,加深人们对深圳城市文化的历史记忆。
开幕式上,主办方邀请了在深圳生活近30年的美国人类学家马立安和深圳文化学者杨阡,与观众围绕地图学的知识与应用对深圳地貌与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展开探讨,并现场展示怎样透过地图讲述深圳故事和如何挖掘图鉴隐藏的深层历史。
一边是上世纪70年代的深圳、一边是2021年的深圳,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两幅航拍图,展现了从昔日的沧海桑田到今天的鸿图巨构的惊天巨变。本次展览由“沧海桑田”和“鸿图巨构”两部分组成。
清嘉庆年间《新安县志县境图》、深港地区第一幅使用近代科学测绘技术制成的历史地图——《新安县全图》(1866年)、美国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NARA)制图部门1977年拍摄的深港区域USGS航拍影像图……这些难得一见的古老地图和各种地形地貌老照片组成了展览的第一部分。
“沧海桑田”讲述的是1980年以前的深圳,通过城市地志、深港墟市、广九铁路、古城遗影、城村旧照5大主题,融合地图、卫星影像、照片等珍贵史料,真实呈现鲜为人知的历史图景。观众从这一部分展品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深圳地貌图像和墟市村落的分布情况。
“鸿图巨构”部分由工程设计图和建筑照片组成,展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深圳的一系列地标建筑。从留存的早期工程图纸上,观众可以追寻到深圳城市建筑的发展轨迹,它如今成了深圳人集体记忆的空间叙事样本。以电子大厦、上海宾馆为先导,再到建设热潮中的国贸大厦、深圳大剧院、科学馆、博物馆等,以及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深圳证券交易中心等新型建筑模式,深圳建筑设计不断推陈出新,已成为深圳当代历史遗产重要篇章的经典案例,代表了当时国内公共建筑类建筑设计的品质前沿。(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