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8 21:58:26 来源: 证券日报
像魔方一样的“花式”折叠屏、“人在画中游”的全息投影、虚拟人与观众直播互动、可以“闻”的气味电影……2023年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展出的一块块“聪明”的屏,为观众带来五感上全方位的饕餮盛宴。
在9月7日-8日于成都举办的2023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立发布了《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2023年)》。《指数》显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发展呈现四大新态势:规模持续增长、技术加速创新、应用多元拓展、绿色转型升级。2011年以来,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6%,超出同期电子信息制造业14.9个百分点。
(相关资料图)
“从显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当前侧重于依赖物理实体的显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的发展需求。在元宇宙业态的牵引下,新型显示技术是必然趋势,尤其是显示技术的折叠化、柔性化、无屏化。”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委员、国际知名科技作家陈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落地为行业添火加薪
回顾显示产业发展历史,经历了从传统CRT显像管技术到LCD液晶显示技术的演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显示载体和人机交互的重要端口,当下新型显示技术正加速形成以LCD、OLED为主导,多种显示技术同步发展的“双核+多元化”发展格局。在LED显示屏领域,新型显示主要涉及小间距LED屏、MiniLED、MicroLED、异形屏等,并与5G技术、VR虚拟拍摄、裸眼3D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形成崭新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2021年,北京、上海、广东、福建、重庆等多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均涉及新型显示行业。其中,广东制造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上下游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加快信息技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加强MicroLED、印刷显示等前瞻性产业布局。
陈根表示,新型显示技术在当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支撑这些新显示技术的底层产业渐趋成熟,包括柔性屏、裸眼3D等;二是基于数字孪生的元宇宙概念被提出后,让显示行业看到了更多元的想象空间。”
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全行业产值超过4900亿元,全球占比36%,继续位居首位;其中,显示器件产值3671亿元,全球占比48%;显示器件出货面积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助力电视机、显示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产业链上市公司抢抓新型技术制高点
《指数》显示,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吸引投资超1.4万亿元。“从投资看,资本关注重点从面板制造向产业链上游和应用环节转移。”张立在会上表示。
在偏受资本青睐的产业链上游,偏光片龙头厂商加速新产能释放和新技术布局。杉杉股份旗下的杉金光电张家港项目于今年6月正式投产。该项目是杉杉股份收购LG化学偏光片后,自主研发建设的第一条世界领先的超宽幅产线,项目达产后将年产5000万平方米TFTLCD用偏光片,占全球市场份额约8%。
“凭借最完整的产业链布局、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最领先的产能规模,我们立志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顶尖新型显示材料企业,推动显示产业高速增长。”杉杉股份董事长郑驹在投产仪式现场表示。
中游面板厂商受行业回暖影响整体向好,加速推进合作共赢生态的形成。群智咨询表示,7月—8月,全球LCDTV面板价格维持上涨趋势。中报显示,京东方A、TCL科技等面板领军企业已逐渐走出行业最长寒冬,拥抱盈利曙光。TCL科技正加强上下游合作协同,旗下华星光电已与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打造安全稳定的多元化供应链。
“新型显示行业在车载、医疗健康、公共显示等领域持续崛起,为各行各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和应用可能性。”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游应用中,新型显示已深度参与新业态,赋能多产业进行数智转型。
车载方面,瑞丰光电证代黄一韬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于去年参股了迅驰车业,以发力车载LED照明灯。“公司以照明起家,LED照明灯、汽车内饰的中控屏都有布局。目前公司MicroLED生产基地湖北工厂的部份产线已实现量产。”
教育方面,雷曼光电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称,公司的雷曼智慧教室教育显示系统可为高校打造全沉浸、强交互、高实时的教学新体验和课堂新生态。“AI+教育”在行业政策和技术变革的催化下,有望迎来良好的布局机遇。
医疗方面,京东方A在中报中表示,公司正积极推动智慧医工建设,打造智慧健康管理生态系统,将检测设备、医护人员与客户连接,为客户提供“预防-诊疗-康养”全链条专业健康服务。
元宇宙应用方面,偏光片龙头深纺织A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针对MR等显示技术的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新产品技术开发和客户验证工作。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