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7 16:03:49 来源: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资料图】
今年是公募基金行业成立的25周年,作为国内首批规范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国泰基金上个月也刚刚迎来25岁生日。25年来国泰基金和中国基金业共成长,已发展成为能够提供齐全产品线,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需求的综合性、多元化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截至目前,国泰基金各类资产管理规模超过8000亿元,行业规模排名稳步提升。
在中国基金业25周年之际,在《中国基金报》举行五年一度的“中国基金业创新英华奖”(第二届)评选中,国泰基金旗下国泰沪深300增强策略ETF、国泰研究精选两年持有期混合基金分别获得指数量化产品创新奖、主动权益产品创新奖,此外,国泰基金还获得ESG创新奖、创新公司奖、业务创新奖,其中,业务奖项涉及国泰军工ETF集合申购业务。
25岁,国泰基金与公募行业共同成长
4月26日下午,国泰基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畔在中国指数量化投资高峰论坛上表示,公司追求比较稳健的发展风格。在产品布局上,产品线也相对均衡,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在产品的运作管理上,严守合规风控的资管行业“生命线”,力争给持有人带来更加安心的投资体验。25岁,对于一个人的生命周期来说,正是朝气蓬勃的最好的年龄。而我们的基金行业,也正是生机勃勃、风华正茂的高速发展的阶段。而在公募行业的细分方向里,指数和ETF产品又是更年轻锐气、向上发展斜率更加陡峭的类别。
记者注意到,国泰基金在ETF领域,尤其是行业ETF的布局方面,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很早就选择了行业ETF作为公司的主要布局方向,在2011年就发行国内首只行业ETF——金融ETF,可以说是在当时的“无人区”迈出了第一步。
经过多年的深耕与布局,目前国泰在产品线方面比较齐全。覆盖A股、港股、美股、债券、货币、商品等不同类别,并围绕金融、消费、科技成长、周期等板块布局了30余只行业和主题ETF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泰基金旗下非货ETF基金共48只,总规模约1054亿元,位列行业第4名。
投资配置方面,有布局A股大盘的上证综指ETF、覆盖美股的标普500ETF和纳指ETF,还有黄金基金ETF、债券ETF等各资产类别。政策导向方面,有契合国家发展战略的芯片ETF、软件ETF、工业母机ETF、新能源车ETF、光伏50ETF等,和稳增长主线的基建ETF、建材ETF等。行业分布方面,有金融板块的金融ETF与证券ETF;科技板块的芯片ETF、软件ETF、军工ETF等;消费板块的游戏ETF、生物医药ETF、养殖ETF等;周期板块的煤炭ETF、钢铁ETF等。
张畔表示,能够取得先发优势,必须感谢监管、交易所、指数公司、众多券商合作伙伴和广大投资人的大力支持。而得益于公司前瞻的战略判断,公司在行业ETF领域的布局逐渐全面,培育出许多行业中的旗舰产品。像煤炭ETF、钢铁ETF、国债ETF等均为国泰基金独家布局的ETF,且多只ETF产品规模与流动性都很好,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口碑。
“国泰在ETF产品布局方面,我们一直力图坚持自己的战略判断。无论是在行业ETF方面的“白手起家”,还是前瞻布局科技赛道,或是在行业ETF产品同质化上升的时候布局钢铁煤炭等周期类产品。未来我们还是会把重点放在客户的需求,以此来作为我们产品开发基础。”张畔提到,培育的一些代表产品,如证券ETF、芯片ETF、军工ETF等,规模大、流动性好,交投活跃,资金进出便捷,深受投资者关注和喜爱。
记者注意到,国泰基金做ETF,有一个特点就是 “发小做大”,国泰基金的多数产品首发规模不大,规模和流动性是在持续运营里不断培养起来。最典型的例子是证券ETF,在2017年初的规模只有1.47亿元,到2017年底就达到了7亿元,2018年底达到25亿元,2019年底增长到139亿,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已经达到321亿元。证券ETF也成为当前流动性最好、规模最大的行业ETF。同样的发展路径,还有芯片ETF,首发规模是2.78亿元,短短半年就突破了百亿元,目前规模161亿。
共建ETF生态圈,推动ETF基金高质量发展
从2018年以来,ETF规模增速显著超越主动权益基金及公募基金整体水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场共有725只非货币ETF产品,规模共计1.33万亿元,数量和规模均创下新高。在2.6万亿元非货公募基金中规模占比5.12%,如剔除货币基金,ETF规模占比8.55%。
张畔表示,2018年和2022年两年是市场环境相对极端的市场环境,大盘指数单边下挫,主动权益基金的规模都是负增长的,而ETF都是逆势增长的,远超行业整体表现。总体而言,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ETF产品目前相对于资本市场的规模占比处在比较低的位置,市场仍然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未来大有可为。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的发展目标也会实现一个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从大的方面来说,资本市场正在发生调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落实到我们ETF和指数基金的发展上,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意义不断强化,ETF部分替代个股投资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上ETF品类不断丰富,进一步满足了市场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这些都是ETF生态圈不断完善的体现。共建ETF生态圈,推动ETF基金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ETF市场中的多重参与者,包括投资者、交易所、基金公司、券商、做市商等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才能助力ETF行业生态的良性运转。”张畔提到。
张畔认为共建ETF生态圈,主要是做好两点。第一是把业务做细。“我们虽然做的是金融产品,但对于ETF的管理,要用做实业的思路,也就是要在管理和运营上,更加精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标准化,标准的问题流程化,流程的问题模块化。借鉴实业的管理思维和工具,帮助我们提升ETF的管理质量。”他提到。
第二,重视客户体验。“更多的是站在供给的角度,把产品的流动性做好,由客户去选择配置,国泰在ETF方面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行业ETF超市”,也就是说我们尽量把货架布置得更丰富,产品本身的质量更好,为投资人无论是机构还是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产品选择。”他提到。
全面注册制下,市场将走向“指数化”和“机构化”
1993年道富环球推出美国第一只ETF——SPDR标准普尔500指数ETF,自此拉开了ETF和指数基金大发展的序幕。在40多年的发展中,指数基金在美国飞速发展,其中ETF基金规模占比逐年提升。截至2022年末,美国市场合计2973只ETF,规模6.5万亿美元,占比22.73%。
张畔认为,参考美国成熟市场经验,未来国内ETF产品的增速预计将进一步超越公募基金整体水平。目前国内非货ETF占非货公募规模的8.55%,相较美国ETF基金22.73%的规模占比,未来空间广阔。此外,注册制下,市场更能发挥定价功能,资本市场优胜劣汰的机制与指数基金定期调整、优选龙头的逻辑不谋而合。未来,个股跑赢指数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从海外实践来看,实施注册制的美股市场中,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很难跑赢基准指数;而且时间维度越长,主动权益基金越难跑赢基准指数,市场呈现明显的“指数化”趋势。
“长期指数化趋势下,更多个人资金将通过公募、私募基金方式间接入市。ETF基金兼具场内交易与指数投资的双重优势,未来有望成为更多投资人的选择。目前国内股票投资者已经超过2亿,而ETF投资者只有600万,ETF发展空间巨大,ETF推广工作任重道远。”他提到。
有一个词是“水大鱼大”,用来形容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资本市场非常贴切。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ETF正在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张畔表示,希望能够继续在监管和交易所的指导下,在指数公司、证券公司同仁的支持下,向基金同业学习优秀经验,做好精细化的管理和服务,共建ETF健康发展的生态,让更多投资者能够赚到钱,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红利。
注:观点仅供参考,会因市场因素变化而变化,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编辑:乔伊审核: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