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5 10:05:05 来源: 文汇报
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又一处“宝藏”景观,或将新晋成为最具城市人文特色的“网红打卡地”。在长约900米的苏州河华政段,继今年7月“思孟园”和“格致园”两处景点开放后,国庆期间,这里“一带十点”的特色人文景观也将全线向市民开放。这也意味着,华东政法大学的校园将与社区共享一片公共空间,让更多市民零距离享受滨河通透、优美、典雅的环境,阅读“国宝级”建筑的丰厚人文历史,感受百年学府的文脉传承和大学精神,在行走中感悟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记者日前在苏州河华政段看到,修旧如旧的“国宝级”历史文物建筑与苏河景观交相辉映。漫步于滨河步道,拥有百年历史的格致楼、韬奋楼、体育室等风格迥异、中西合璧的建筑,掩映于“倚竹院”“桃李园” “银杏苑”等绿荫下。如果沿着十余处台阶向下,校园深处还有更多独一无二的“隐藏款”历史文物建筑。
每栋建筑都在讲述百年历史,一年四季都是赏景好时光
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分布着27栋国宝级“圣约翰大学近代建筑”,它们于2019年正式成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东政法大学基建处副处长马超告诉记者:“如今,滨河步道沿线的八栋历史建筑五栋已完成修缮,静待市民和游客。清水墙的每一块砖、屋脊的飞檐翘角和每一扇门窗,甚至外墙上的铸铁雨水管,都还原了初建时的历史原貌。”
在2019年已实现滨河步道贯通的基础上,今年,长宁区将华政校园整体风貌作为苏州河沿线景观的一部分,着力打造“思孟园”“格致园”“倚竹院”“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文化廊”“法剧场”“银杏苑”和“海棠园”十个景观节点。春天有垂丝海棠、夏天有紫薇盛放、秋天有金色百年银杏、冬天有暗香浮动的梅花,步道沿线运用缓坡草坪形成自然坡地景观,搭配精致“花镜”,塑造出“堤外有绿、堤内有花”的景观,一年四季都是赏景的好时光。
这里每一栋建筑都在讲述百年历史,不仅有这所校园的前世今生,而且见证了上海这座城市无数的高光时刻。成立于1879年的圣约翰书院,1905年改名为圣约翰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现代高等教会学府,也是当时上海乃至全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顾维钧、宋子文、荣毅仁、邹韬奋、吴肇光、孙学悟、林语堂、张爱玲、贝聿铭等校友从这里走出。落成于1899年的格致楼曾称格致室,这是当时中国所有院校中第一座专门教授自然科学的校舍。离校门约100米的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交谊楼更是留存着一段光荣的历史——1949年5月2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选择此处作为解放上海第一宿营地。
“共享校园”持续更新,将整体改造升级
“为了更好实现滨河开放空间视野通透、美观,学校拆除了十余处后期建设的生活建筑,如河西区域的学生公共浴室、水泵房、仓库、垃圾房、锅炉房、车库等。”华东政法大学后勤管理处副处长李清春接受采访时说,在此期间,师生们克服重重困难,同时,学校也在尽力改造原有的宿舍楼、办公楼等,并把部分后勤保障和生活配套等功能转移至河东区域。
李清春还说,腾挪出的空间将用于增加绿化面积,让苏河沿岸的人文风貌尽收眼底,力争做到“彰显历史建筑风貌,优化滨河景观品质;挖掘校园人文元素,激活滨河公共空间”。
不止于此,这所“共享校园”还将持续更新,并整体改造升级。目前,该校的其他历史建筑的修缮工作仍在继续。马超告诉记者,学校力争在2023年前,分批次完成长宁校区文保建筑高标准修缮工作。
据悉,未来,这里将有两栋建筑作为展示馆向公众开放,展现百年来的高等教育和新中国法治教育建设历史,学校将进一步守护传承好历史建筑中的红色基因,让更多人在阅读建筑时感受厚重的历史积淀,厚植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