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3 10:38:05 来源: 文汇报
三幕英语歌剧《浪子的历程》半舞台版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巨幅油画随光影变幻,音乐随时间流动……日前,斯特拉文斯基三幕英语歌剧《浪子的历程》完成中国首演,以半舞台版亮相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这部诞生时就充满前瞻性的作品,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漂泊”后,以极具当代性的舞美表达首次“停靠”上海。
如同首演时斯特拉文斯基安排了一些年轻且刚崛起的歌唱家来演出那样,此番献演从制作团队到演出团队都大胆起用年轻人——青年导演邹爽执导,上海交响乐团、北京国际音乐节联合制作,指挥张洁敏执棒,夏侯金旭、周正中、李晶晶、韩音培、张文巍、陈霖、刘颖、陈炯然八位青年歌唱家及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共同献演。
“这也是近年来,继《伊莱克特拉》 《塞魅丽》 《莎乐美》 《切肤之痛》等之后,上海交响乐团上演的又一歌剧力作。”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希望观众能够通过现代歌剧感受新一代中国年轻音乐家的朝气以及他们的独特见识和艺术视野。
以画作为原型,“音乐界的毕加索”写下充满前瞻性的歌剧
作为20世纪声名显赫的伟大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 《火鸟》 《彼得鲁什卡》都是中国观众最熟知的名作。其实,有“音乐界的毕加索”之称的斯特拉文斯基,还有其他值得被记住的经典,英语歌剧《浪子的历程》就是其中一例。1945年,当作曲家站在英国画家贺加斯的同名画作《浪子的历程》前,灵感一下子被点燃。画作共有八幅,故事按序分别为“继承人” “聚会” “狂欢” “逮捕” “婚礼” “赌坊” “监狱” “疯人院”。斯特拉文斯基以画作为原型,找到了英国诗人奥登编写歌剧剧本。
《浪子的历程》堪称是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义创作时期的顶峰。他在传统的歌剧架构之上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面貌和功能,比如用调性取代旋律来表现某一事件或人物。 “一个作曲家能否重新使用过去的东西,同时又向前发展呢?不管答案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创作过程中并没有困扰我,它(《浪子的历程》)已经具有了前瞻性的色彩。”这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新古典精神。
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亲自指挥《浪子的历程》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此后该剧成为全球各大歌剧院争相排演的作品。70年后的今天,邹爽认为新古典精神是一种“组合型”创新。“斯特拉文斯基在这部作品中大胆尝试将各时期的音乐风格碎片式打乱、解构、重组,给当代英文歌剧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也给后来的作曲家以参考和借鉴。”
在中国的舞台,用当代艺术语言营造如真似幻的歌剧世界
在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之际,如何把这部充满挑战的歌剧以创新方式首度搬上中国舞台,是主创构思的核心。在朋友推荐下,青年画家位航的三幅油画成了邹爽的灵感源泉。于是,每幅画的层次、颜色和构图与舞台现场灯光、多媒体动画相互结合,共同汇聚成《浪子的历程》在上交音乐厅的惊艳亮相。主创希望通过当代艺术语言赋予舞台抽象表达,将歌剧的现实与虚幻以及哲学隐喻都通过视觉场景传递给观众, “让大家像在沙堆里寻找宝物一样,去细细寻找和品味其中的奥妙”。
事实上,斯特拉文斯基创作《浪子的历程》时正处于艺术喷涌的年代,这对于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也具有启示。 “20世纪上叶至中叶,世界上出现了伟大的荒诞派戏剧作家如詹姆斯·乔伊斯、塞穆尔·贝克特,伟大的画家弗朗西斯·培根,伟大的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等。音乐、文学、艺术、哲学互相影响,伟大的作品不断在借鉴、参考、探索中诞生。”邹爽说, “如今我们看到的成功作品背后也有许多的失败,我们今天所做的就是要开始大胆地走这条艰辛的路,让观众开始关注现代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