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8 13:58:43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量化包场江湖乱,超短枭雄秋意寒。游资大佬全线卧倒,对量化展开集体声讨,宛若秋蝉的阵阵哀号。几十年快意恩仇,而今屡遭“爆头”,短线豪客遭遇命中最大的“苦手”——量化私募。伴随关于量化的种种诡异传说,监管呼声渐起,仿佛量化动了所有人的蛋糕。屈指算来,量化私募在中国不过十年有余,起初被淡化,其后被美化,渐渐被神化,如今被黑化,十年量化路茫茫,何所向,费思量。
狂飙突进:金融创新造就量化大潮
“游资苦心维护多年的超短生态,已被量化彻底毁灭,量化不除,天理难容”,一位游资大佬在朋友圈发出如是感慨。“不走正道,追腥逐臭,专门收割韭菜”,另一大佬在下面回复道。游资群里,交流股票的人少了,参加吐槽大会的多了,永远充满对量化的谩骂与诅咒。
被视为游资公敌的量化私募,在中国存在时间并不长,2010年至2014年被视为行业发展1.0时代。虽然国内第一只有记录的阳光量化私募深国投·天马成立于2006年,但彼时量化工具匮乏,量化投资策略只能局限于量化择时、量化选股等方式。
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给量化对冲策略带来了施展拳脚的空间。这个阶段,二级市场小盘股占优的风格极为鲜明,创业板指数明显跑赢沪深300指数。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量化私募几乎“躺赢”了整个1.0时期:比如先大量配置中小盘的股票,再用沪深300股指做对冲,仅凭这种简单的策略,就可以“数钱数到手抽筋”。这一时期的量化,主要依靠套利、对冲、多因子等策略获利,交易频率并不高。可惜的是,2015年年中突发股市异常波动,“好日子”戛然而止,整个过程中,不少量化基金出现大幅回撤,甚至爆仓。
2015年,发生了一件影响量化投资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当年4月,中证500指数期货上市,这让量化基金拥有了更加强大的量化工具,中国量化私募正式进入2.0时代。这一时期的量化私募高歌猛进,与两个先决条件分不开:一是伴随着能够融券的股票数量激增,量化基金的策略逐步进入精细化和高频化;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进步,人工智能手段被大量应用。在此阶段,头部量化私募的竞争异常激烈。
现在回顾起来,2.0时代初始,量化投资的发展并不顺利。从市场大环境看,股指异常波动之后,在“趋利避害”的选择下,整个市场对小盘股弃如敝屣,以“大”为美的风格绵延至今。再加上股指期货交易受到大幅限制——不能快速适应市场又缺乏武器的量化投资沉寂了两年之久。
2018年至2019年,随着股指期货交易松绑,量化私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进入滚烫的3.0时代。面对这个每天都牵扯着市场神经的军团,任何投资者都不能视而不见。
玩法之争:密室逃脱vs炉石传说
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目前量化投资的高频交易备受瞩目,凭借其纳秒级的拔剑速度,风头无两。量化江湖上出现了“南九坤,北幻方”和“量化四大天王”的称号。
据中信证券研究部估算,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340亿元,正式迈过1万亿关口,在证券私募行业的占比攀升至21%。
量化投资与传统主动投资是目前证券私募的两大流派,正如武侠江湖中的“剑宗”与“气宗”。主动投资的玩法是高投资深度、低投资广度,而量化投资是一种低投资深度、高投资广度的投资风格;主动投资关注的是未来或预期,量化投资关注的是过去或规律;主动投资会更加详细地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包括企业行为、财报业绩等,量化投资则从更加宏大的历史视角中发现能够预测未来股市表现的指标或规律。
从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主动投资者介入个股少而精,量化投资者每天买入大量的公司(往往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又因为他们使用高频、智能化交易方式,因此对每日的行情都会形成扰动。海外各国近年来对量化投资出台了很多监管措施,有些可以用“严厉”二字形容(比如报备算法),其针对的主要就是高频化以及由此对二级市场产生的影响,这方面我们另文讨论。
再说回量化私募,他们之所以给人以“神秘感”,除了凶悍的风格、高科技的装备之外,还有几乎清一色超一流硬核学霸的人员构成。主动投资团队多为本土派,甚至不乏草根出身的私募基金经理,两相比较,量化私募团队无疑“高大上”了许多。以最近上热搜的某百亿量化私募为例,其公司创始人是名牌海归金融学博士,在行为金融学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此外,主动投资与量化投资的玩法亦截然不同,传统主动投资更类似于玩“密室逃脱”,可以因不同的思路衍生出不同的主题,凭借细致的眼光,缜密的推理,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赢得奖励。量化投资则更像是玩“炉石传说”(暴雪开发的竞技游戏),需要使用各种策略来夺取战局的控制权,不但费脑而且烧钱,PK的是高智商和土壕度。
量化投资的关键是算法,比的是谁更早适应市场,谁下单更快更准。伴随着头部私募的资金实力愈发雄厚,人才大战、技术大战不可避免。有报道称,现在已有量化私募对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公认的天才少年,即便还是应届毕业生,开出高至200万年薪附带户口的薪资,待遇堪比科技顶流华为。今年1月,幻方第二代超级计算机“萤火二号”交付使用。有消息说,这个项目资金投入在10亿元左右,占地面积巨大。有网友戏称,“他们一年电费都抵别的私募全年运营成本了,这还让其他人怎么玩?”
交易之道:聚沙成塔短线为王
准确地说,最可能对市场形成巨大冲击的是高频交易,而非量化投资本身。与价值投资者经常面世不同,量化交易者鲜少接受采访,因此对他们究竟是如何影响市场的,不得而知。本刊从某些前量化交易员处得知了一部分让人细思极恐的交易细节……
自7月21日以来,沪深两市连续成交额破万亿,9月1日更是创出了1.7万亿的年内新高。不少投资者认为,量化私募采用较多的量价策略且高频操作,在他们的影响下,个股涨跌达到极致,是目前股市暴涨暴跌的“罪魁祸首”。
量化是私募中最为“神秘”的一股力量,与其他私募不同,极少看到他们在公开场合进行路演或推介,更无从准确把握其算法核心。不过,一些前量化团队成员的只言片语,仍有助于我们了解其交易模式,以及如何对二级市场形成冲击。
交易个股数量。有内部人士透露,量化私募每日都会交易数量庞大的个股,少则200多只,多则上千只。规模稍大的量化私募,单票单日买入金额就可能达到成交额的10%以上。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一只量化每天都会影响到5%-10%的上市公司价格走势;极端情况下,一只规模较大的量化私募,对全市场影响面可以超过20%以上。
下单模式。有些投资者可能将“量化”和“智能化”概念搞混。以中国目前情况看,随着量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纯机器交易的冲击成本较高(指在交易中需要迅速而且大规模地买进或者卖出证券,未能按照预定价位成交,从而多支付的成本),量化机构一般会采用“机器+人工”的下单模式。
据一位曾经的量化下单员透露,他们的下单任务当日必须完成——“不论价格高低”。这意味着,对于下单员来说,最大的风险是无法完成当日操作(涨停或者跌停),为了规避这个风险,量化交易员要在早盘半小时内完成交易任务。
于是,我们会发现许多带有长长上影线的价格走势,这类K线即为典型的量化“抢帽子”买盘——量化基金在早盘便蜂拥而上,随后买盘衰竭,股价快速回落,全天价格呈现自由落体。
持股周期。有些量化私募的模型结构为N日模型,持股周期一般为2日-2周。期间设置一个止盈位(有内部人士透露,有以7%为止盈目标),持股达到了卖出周期或者止盈位,就会坚决执行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