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31 09:08:39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上周末,私募大佬但斌空仓的消息让市场为之一震,也成为财经圈热议的话题,手握数百亿资金的私募在这个时候选择空仓,是不是预示着对后市极其不看好。但斌曾著书把长期价值投资比作“时间的玫瑰”,如今连可以熨平一切的“时间的玫瑰”都不香了。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募基金这个时候态度似乎比较积极。本周初,几位大的顶流公募基金经理开始为投资者打气:周一在一场路演中,景顺长城基金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监杨锐文强调,除了必要的生活费用,已几乎满仓他自己管理的基金,同时他也强调自己的父母也几乎把所有储蓄都投入在自己所管理的基金里;广发基金副总刘格菘也表示,“这个位置或许已经反映了我们能想象到的大部分悲观预期,往后看,还有什么能影响到资本市场向下的预期?目前来看非常少。在这个位置,我们没有必要放大自己的悲观情绪与恐慌情绪。”
公私募基金南辕北辙的做法,其实也是这个市场的真实写照。
一般来说,需要找私募基金投资的,都是风险偏好比较大的资金,超出市场平均收益率水平是这些资金所追求的目标。因此,私募基金往往比公募基金更为激进,当然收益率波动的曲线也要大得多。在收入分成上,私募基金不仅有管理费收入,还有相对灵活的受益分成,所以投资布局比较积极。但是,这是在市场比较顺的情况下,如果走势是反过来的,则私募承受的压力也要大得多,首先是收益率向下波动的斜率会比较陡峭,其次是收益缩水以后,不仅没有了分成,说不定连管理费也不好收了。个人绩效与收益率挂钩时刻都在压迫着私募基金的神经,最终如果扛不住压力,他们就会做出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
公募基金相对来说没有这么大的压力,因为公募基金本身不是很在乎收益率,它们的收入靠的是管理费,不管基金收益率如何,管理费是固定的。收益率只是用来衡量基金的排名,从而决定基金的受追捧热度以及后期带来的销售规模。从这个意义上看,公募基金相对比较放松,也有精力对大势进行中长期预判,即便中短期会与市场实际运行情况相左,也不太会影响其投资理念。因此,私募基金往往会选择妥协,而公募基金往往会选择与现实博弈。
当然,最终谁对谁错需要时间来验证。私募基金介入的品种往往涨跌幅都比较大,属于价值投机型品种,它们进出也比较快,一旦市场出现大级别的反弹,其买入卖出的速度都比较快,也容易做出不一样的决策判断。公募基金介入的品种很多都是白马蓝筹,属于长期价值投资型品种,形成单一趋势的周期都比较长,一般不会在短周期里做大的仓位调整。所以评判私募基金的收益率可以用周用月,而公募基金的收益率往往要用季度用年来看。
公募私募都是目前A股的主流机构,它们暂时出现投资观点与操作不一致也很正常,这个市场本身就是有进有出,来去自由。没有哪个基金经理可以左右市场,无论你多么有名多么自带流量,无论你管理的资金有几百几千亿,对整个资本市场来说,也只是沧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