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更快“爬”上市民餐桌 数字化管理是“秘密武器”

2021-10-15 08:51:49 来源: 中国食品报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随着秋意渐浓,大闸蟹消费渐入高峰期。数据显示,今年大闸蟹比去年产量增长,有部分养殖户的大闸蟹产量甚至同比增长20%,与全民大闸蟹消费热情形成了很好的呼应。在强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大闸蟹产业升级,数字化管理深入养殖端,大闸蟹数量和品质更上一层楼,更加广泛、深入而迅速地“爬”上市民家宴餐桌。

多元产区大闸蟹受关注

“去年试了固城湖的大闸蟹,品质很不错,今年打算再入手。”热爱美食的广州市民罗莉莉说道,他们家对大闸蟹情有独钟,也愿意尝试来自不同产区的大闸蟹。这几年,不独阳澄湖,其他片区的大闸蟹也受到消费者关注,渐渐进入食客的视线范围。

据某虾蟹基地开发工作人员董丁健介绍,目前全国大闸蟹养殖面积有约1000万亩,其中长三角地区的养殖面积就达到了500多万亩,除了阳澄湖外,还有太湖、长荡湖、固城湖、洪泽湖、宝应湖等优质产区。像盒马、每日优鲜等平台就上架了生鲜的阳澄湖大闸蟹和清水大闸蟹,据盒马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生鲜买手也在积极发掘区域好蟹,比如南京的固城湖大闸蟹、武汉的梁子湖大闸蟹,长沙的大通湖大闸蟹,都有不错的品质,价格也很有吸引力。可以从各大平台上看到,近期大闸蟹母蟹重量在2两左右,价格在15元左右,公蟹约3两,价格在23元左右。

从目前来看,大闸蟹今年行情走势趋好。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新闻办主任姚水生表示,今年阳澄湖大闸蟹长势良好,总产量预计能达到10940吨左右,比去年增加600多吨。截至目前,叮咚买菜App上的长荡湖大闸蟹和清水大闸蟹的销量之和,较去年已同比增长137%。

成隆行广州负责人杨富琅表示,接下来随着大闸蟹越来越成熟,进入最佳赏味期,真正的销售旺季才到来。阳澄湖养殖户盛文杰说,今年的大闸蟹较晚熟,预计在10月下旬达到最肥美。

数字化管理是“秘密武器”

“今年,我们的大闸蟹产量同比提升了15%—20%。”苏州澄满堂水产有限公司副总裁田琴给出更为具体的数据,他们在阳澄湖中心区有300亩养殖基地,在周边有5000亩。

拉升大闸蟹产量攀升背后的力量是什么?数字化管理是“秘密武器”。田琴说,去年年末他们启用智慧管理平台,可以做到实时查看水质分析,实时监测供氧情况以及时调整养殖环境。

“自从采用了生态化、科技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规格比往年更高。”姚水生进一步补充说,大闸蟹养殖的智慧管理平台是利用5G网络、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对湖区围网和高标准池塘设立监测点,利用无人机定期巡视。新技术的应用,把阳澄湖大闸蟹养殖过程中所有的质量安全相关的信息和数据,都融入这个智慧管理平台,同时也将相关信息传输到消费者手中的蟹扣和二维码标签上。目前,当地已经建设了17家示范点,通过在试点养殖企业安装智能摄像头,建立病害专家会诊服务系统、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合格证及质量追溯系统、养殖尾水监测等系统,发挥这些系统的作用,可以让养殖户一改从过去的凭经验养殖,转变成今天的标准化智能养殖,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风险,提升养殖收益,进而保证阳澄湖大闸蟹的品质。这也给其他地区的大闸蟹养殖提供了宝贵经验。

前端的大闸蟹单量稳健增长,可以拉动后端冷链物流和供应链成长,打通用户运营、品控和供应链能力的一体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同时,倒逼上游提质提量生产大闸蟹,而数字化管理让大闸蟹产业更具有效率和效益。

物流和新零售“推波助澜”

养殖户好不容易养出来的好蟹,如果没有物流与新零售的助力,也无法触及全国各地的餐桌。近年来,大闸蟹成为生鲜电商决战实力之地之一,鲜活水产位于生鲜供应链的顶端,在运输中要同时保证运输速度和新鲜度,有业内人士认为,大闸蟹的供应链体现了零售能力的最高水平。生鲜易损、供应集中的特点决定了只有规模化的销售、强可控的供应链以及品控体系,才能解决一系列难题。

据叮咚买菜方面介绍,当装载大闸蟹的水产货车抵达水产大仓后,大闸蟹首先要接受其品控团队对其外观完整度和活性等方面进行观察和监测。第一道关卡之后,就要接受水产检测实验室进行的药物和重金属残留快检,当所有硬性指标检测合格后,品控团队会通过白水蒸煮,对大闸蟹进行试吃,检验口感和肉质。近日,品控团队每天要试吃100余只大闸蟹,确保其黄鲜、肉嫩,味道可口。

除了在大仓的多重考验,在后续的分拣、运输、前置仓环节,水产品控团队还会陆续对大闸蟹运输和储存的环境,进行各个维度的把控。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