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6 11:27:24 来源: 国际商报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一些国家今年加大了能耗双控的政策执行力度,刺激了能源市场本已紧张的态势,催生煤炭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再叠加国际天然气和石油价格的暴涨,直接绷紧了能源市场的供需关系,进一步推高全球能源价格和各国通胀指数。
并且,今年一系列极端气候现象扰动了民众不安的心理,也施压给各国领导人,使后者在气候问题上推出更为积极甚至激进的做法。如德国明确表示,2022年底关闭本土全部的核电站,2038年关闭所有煤电站,2050年停用天然气。未来德国将让清洁能源占比达到100%。今年5月,在全球市值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股东大会上,新董事会成员希望这家石油公司更快地进行能源转型,该公司考虑到2050年将其碳排放量减至零。去年开始,包括英国BP石油公司和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在内的几家大型欧洲石油公司,均公开承诺将实现碳中和。
全球各国努力降低碳排放,减缓地球持续变暖的进程,希望尽快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良好的意愿需要借助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手段来逐步实现。但近期全球范围内能源供应极其紧张,煤炭、天然气、石油供不应求、价格高涨,而绿色能源又不能及时弥补化石能源空出来的市场,造成全球经济也因此受到一定冲击。这一系列事件凸显出全球能源转型之路的任重道远。
10月底G20峰会和世界气候峰会即将召开,届时看会议上各成员国是否就碳减排目标予以进一步磋商。不过中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高级顾问、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李俊峰表示,G20对碳减排目标一直存在争论和博弈,其争论点在于各国减排的责任和目标进度。相比《巴黎协定》提出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温升保持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以内、并为1.5℃以内而努力的目标具有法律约束力,但G20并不需要达成一致意见,也没有目标和约束力,因此此前外媒有关G20下调碳减排目标、降低煤炭减排目标的报道系误读。
务实的中国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的角度出发,要求继续在能耗双控目标下保障煤炭供应。10月以来中国煤矿产量逐渐复产。10月19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召开煤电油气运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座谈会,对下一步保供稳价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包括稳定增加煤炭产量,力争煤炭日产量达1200万吨以上等。
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10月20日在“2021年金融街论坛”上表示,2030年前碳达峰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中国仍将保持化石能源消费的刚性增长。中国要从实际出发,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其一,要正确看待碳减排。要不断提高能源效率,稳步降低单位GDP能耗。先做到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守护蓝天白云,在此基础上相对减少碳排放。其二,密切关注世界生态科技突破,积极探索低碳、零碳等新能源,开展碳捕集、封存技术研究和应用,但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盲目跟风。其三,平稳过渡,不搞“一刀切”和“运动式”减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