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 10:51:48 来源: 文汇报
电视剧《相逢时节》正在卫视网络同步热播。翻看主创名单:执导过《生死线》《都挺好》的简川訸;执笔过《欢乐颂》《大江大河》的阿耐;刚凭借《人世间》赢得一片赞誉的雷佳音,搭档“荧屏精英女性代言人”袁泉,加之罗海琼、梁冠华等“演技派”兜底;如此阵容,再盖上“正午阳光”出品的印章,不得不说是国剧的“王炸”组合。
一手“王炸”,在都市情感剧这一成熟题材中,本应实现“降维打击”。从收视和热度看,该剧成绩的确不俗。《相逢时节》播出半月有余,尼尔森数据显示其卫视晚间时段收视率、收视份额均为第一;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其网络热度排名第三。遗憾的却是口碑倒悬:由于接档年代好剧《人世间》,加之对于“正午阳光”的超高预期,“失望”“生气”甚至“烂剧”成了观众评论的关键词。
而这并非《相逢时节》这一部作品的窘境。近期聚焦成熟男女家庭婚恋题材的《我们的婚姻》《完美伴侣》《今生有你》,都是手握优秀演员,制作水准上乘,踩着社会议题的热点、痛点而来,可在人物设定与主题探讨中都没能满足观众,甚至于开播没两集就被观众识穿了“狗血”“虐恋”的陈旧套路。原本期待的“降维打击”,终究演变成了退守“舒适区”的隔靴搔痒。
“狗血”的戏剧配方调和不出“宽恕”的主题
毫无疑问,《相逢时节》走的是“强情节”路线。剧集一开端,便是上一代恩怨的交代。厂长简志国被工人捅伤送上救护车,捅人者崔浩站上厂房楼顶畏罪自杀。简家长女简敏敏反复纠缠崔家遗孀宁惠,造成对方丢了工作,也令崔家小儿子落下癫痫。两家恩怨以崔家儿女随母姓改名宁宥、宁恕避走乡下暂告段落。二十年后,两家子女长大成人,命运将其再度联系到一起。简家二子简宏成与崔家长女宁宥的初恋情愫重新荡起涟漪,却被迫卷入简家家族工厂保卫战与崔家小儿子的复仇记。“商战+家族斗争”的线索交织编剧似乎还嫌不够,又在其中穿插进“官司”“出轨”“育儿”“中年危机”等热门荧屏故事元素。
“强情节”的好处是,充分调动起观众的追剧兴致,因人物命运走向和剧情发展而“上头”,根本停不下来。《相逢时节》的收视热度成绩也印证了这一点。然而家庭剧、情感剧的“强情节”若是拿捏有失分寸,就难免陷入“狗血”争议。这是因为,对比刑侦谍战剧、历史剧等以悬疑推理或是真实事件推进的作品类型,目前影视剧主创围绕家庭、情感话题往往浮于表面。凡中年危机,必定面临“出轨”“失业”“恶毒第三者”“离婚争夺抚养权”等元素;凡家族纠葛必须有“兄弟姊妹反目”“外戚夺权”;“商战”则一定要有“黑恶势力”参与来渲染凶险氛围。近些年,这些戏剧化夸张情境对观众反复轰炸,难免引发反感。
基于这样的背景,尽管《相逢时节》较之此前一地鸡毛的婆媳剧、宅斗剧来说,事件逻辑与人物动机均更为合理,也极少有与人物设定不符、“智商掉线”的行为描写,但集合上述所有元素、情节的高密度呈现,难免招致观众“狗血”的吐槽。尤其是,在这样鸡飞狗跳的氛围影响下,不少追剧粉丝执着于争论双方“复仇”的正当性,很难从中深刻体会到主创试图传达的“宽恕”主题。
“是中年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伯爵复仇记?”网友的剧评发问或许指向了主创对剧集架构的野心。然而从目前剧情走向看,《相逢时节》不过是TVB二十多年前家族情仇剧的一次“昨日重现”。
都市情感剧不能只靠“吹演技”支撑门面
近些年,都市情感剧不再是千篇一律的青春偶像,而是着力将视角投向中年群体,一众拥有表演实力的资深演员得以回归荧屏C位,贡献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也一定程度上扭转了某些缺乏演技的流量偶像“霸屏”的局面。此次作为熟稔都市情感剧的两位主演,袁泉与雷佳音首次搭档,也贡献一些可圈可点之处。
袁泉延续了《我的前半生》中精英女性人设,但相比于她此前所饰演的角色,背负家族矛盾、婚姻背叛等一地鸡毛的宁宥显然更难把握。她所展现出的温柔力量与坦荡魅力,淡化了“狗血”情节带来的烂俗观感。而雷佳音首次尝试“霸道总裁”形象,便以其特有的幽默、朴实冲淡了原本角色性格中不够明亮的部分。尤其是两人的对手戏,避免了昔日情感剧里被吐槽“中年偶像剧”的别扭与油腻,透过隐忍克制的表演,展现出成年人静水深流的情感世界。
然而,优秀演员对于角色的悉心包装与雕琢,并不能完全掩盖人物与故事的俗套陈旧。更突出的例子是不久前的《今生有你》。颜值演技在线的李小冉与钟汉良,无非是为二人昔日的“CP粉(热衷荧屏情侣的粉丝)”提供了一个重温旧梦的机会。可细究剧情,依旧是背负父仇在青年时代被迫分开,又在中年重逢走到一起的“虐恋”故事。纵然是根据匪我思存《爱你是最好的时光》网文IP改编,可也不过是十年前流行的网文路数。其陈旧的情感模式早就被网友吐槽为“琼瑶式虐恋”。
对此,主创须警醒,在观众审美迭代升级的当下,都市情感剧更不能只靠“吹演技”来支撑门面。要知道,“王炸”团队、养眼服化与精良制作,只是一部品质好剧的“必要非充分条件”。“降维打击”也不该是对“琼瑶式虐恋”与“TVB家族情仇”这些几十年前风靡荧屏产品的复刻。故事的创新与思想的进步,才是能够打动今天观众的内核所在。(本报记者 黄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