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良粉丝文化如何“刮骨疗毒” 打破“利益闭环”

2021-08-06 14:27:31 来源: 文汇报

从今年4月的“倒奶”视频到近期的“吴亦凡事件”,种种乱象的暴露,反映出病态的“饭圈”已到了非整治不可的紧要关头。近来,中央网信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接连向社会各界公布了阶段性治理成果,彰显了从根源上整治“饭圈”乱象的决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解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引导“饭圈”向阳而生,不仅需相关主管部门雷霆出击,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治理乱象与建设良性环境需齐头并进。文娱产业内部,加强艺人自身法律道德、职业素养建设,促成偶像发展与流量解绑,压实平台社会责任,斩断相关灰色产业链等,都势在必行。于社会各界,重建合理的评价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偶像观等,亦需要久久为功。

本报今起推出“必须引导‘饭圈’向阳而生”系列报道,“解毒”病态、求解清朗,以期营造清新有序的粉丝文化,让正能量主流成为“饭圈”顶流。

拦截下架涉嫌集资引流的小程序39款,专项排查整治网络综艺节目……相关主管部门打出“组合拳”,整治“饭圈乱象”的多项举措引发大众拍手称快。

近年来,年轻消费群体崛起,偶像产业迅速发展。只是平台在给年轻人展示才艺的同时,非理性应援、违法集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至上等“歪风”也开始暗涌,并愈演愈烈,侵袭着大量青少年为主体的“饭圈”。据《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通过互联网进行粉丝应援已成为未成年网民的社交休闲娱乐活动。被调查的所有学历段中,初中生网民在网上进行粉丝应援活动比例高达11%,高中生网民达10.3%,就连小学生网民也有5.6%。

当过度应援绑架越来越多青少年粉丝群体,改变选秀综艺及养成系经纪公司在运营中“割韭菜”式的无当模式,打破资本与偶像产业内容生产的“利益闭环”,解救粉丝“钱袋子”,已是当务之急。对偶像产业来说,这是从源头上营造清新有序行业生态的一次猛药去疴、刮骨疗毒。

“饭圈”之乱,根源在“操盘手”利益至上的思维

“饭圈”之乱何以愈演愈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指出,一重要根源在于幕后“操盘手”流量至上、利益至上的思维。一些资本罔顾社会责任感,利用“饭圈”的高黏度串起了从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一直到产品方的利益链条。“各方都想从中牟利,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粉丝群体成为偶像工业的‘钱袋子’。”

“逐利”优先,使得深受观众喜欢的才艺类真人秀和唱跳综艺变了味。尤其是近年来效法日韩偶像工业的造星选秀节目越来越火爆,“吸睛”干脆直接与“吸金”挂钩。今年被曝光“倒奶打投”的《青春有你3》,在投票机制上存在不合理的诱导大额消费漏洞。◆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当投票权和投票账号在平台、商家与灰色产业链的合谋下变相成为可买卖的商品,粉丝用真金白银送偶像出道,已是公开的秘密。据不完全统计,一名练习生从网络选秀综艺里最终出道,粉丝们为之集资的金额少则数百万元,破千万元者亦绝非个案。

更有部分养成类偶像经纪公司干脆以“割韭菜”的方式在孕育新偶像。以“时代峰峻”为例,围绕着旗下偶像团体,公司打造了专属网站。利用这一平台,粉丝年费、周边贩卖等只是商业获益的“入门级”手段;各个“爱豆”的曝光度、物料多寡、资源分配等都与粉丝投票数建立强关联。而无一例外,这些所谓“投票”都能由钱换取。去年11月的一次打投结果显示,若将得票数换算成粉丝消费金额,仅排名前两位的歌曲已共计花费1100多万元。

随着这些背负了粉丝巨大“沉没成本”的偶像进入市场,微博等平台榜单林立,以攀比心抓牢粉丝“钱袋子”,一些杂志方、音乐软件等亦利用电子平台的便利,盲目纵容粉丝以重复购买的方式豪掷千金。在以“变现”为目的“操盘手”推动下,资本参与到了这类偶像养成的每一个环节。于是,经纪公司看中更多的不再是新人们的才华潜力与发展“前途”,而是未来“摇钱树”的“钱途”。蛇打七寸,在季为民看来,相关主管部门如今对选秀综艺、偶像养成体系加强管控,正是从根源上找到了治“饭圈”之乱的“七寸”。

阻断一条龙式的流量变现路径,还创作以专业环境

“饭圈”内的粉丝不断被“割韭菜”,而“饭圈”的局外人同样苦不堪言。“饭圈”供养的造星工业野蛮扩张的同时,娱乐产业的发展逻辑也有不少危险的苗头蹿动——不再以艺德与专业素养论短长,能让流量变现的粉丝拥有创作上的议价权;而由粉丝一手捧红的偶像明星,则成为影视、音乐等各类演艺市场的香饽饽。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点出了如今粉丝与偶像之间形成牢固“利益共同体”的现象:“一方面,粉丝深度介入了明星的运作,以其经济上、流量上的优势,获得了创作上的优先资源。另一方面,粉丝无条件对偶像的极端肯定,筑起了‘护城河’,隔离并淹没了创作中的理性声音。”

值得警惕的是,鉴于一些平台拥有了从偶像选拔、节目制作、IP版权、影视创作,直到播出渠道、商业渠道的闭环优势,依附于这些平台的造星工业得以实现一条龙式的流量变现。当内容生产与利益套现能在同一商业平台体系中形成“闭环”,越来越多与流量为谋的作品都遭遇了口碑滑铁卢。

有专家提出,需要从网络视听内容的供给源头下功夫。从机制上阻断创作与流量变现的绝对正相关,可以让创作回归初心。而只有营造出一个价值健康的创作生态,才能以“内容为本” “品质至上”的好节目、好作品滋养人心。(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