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30 10:20:55 来源: 河南商报
他,30年如一日讲党课,被誉为“老百姓的思政老师”“小地方的宣讲大工匠”……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为何有这样的坚持?
6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两优一先’先进事迹”首场新闻发布会,南阳市宛城区百姓宣讲志愿团团长梁海磊讲述了他的故事。
父亲的话让他有了坚持讲党课的执着
“作为一名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老兵,不仅自己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还要让更多的人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发布会上,梁海磊说,他的父亲是参加过淮海战役和舟山群岛战役的老党员。父亲病重时嘱咐他,要多讲共产党为什么“中”,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给身边人多讲这些理儿。
梁海磊表示,他的父亲去世前,还手写了一份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交给他,“我之所以把百姓宣讲工作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不仅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也源于对党的宣传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百姓更近更亲’是我不变的精神追求。”
梁海磊说,他践行了自己的道德理念和精神追求,带着忠诚宣讲,带着信仰宣讲,带着责任宣讲,带着情怀宣讲,“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互动课堂+接地气故事……他让党课“入耳、入脑、入心”
在理论宣讲中,为了做到让大家“入耳、入脑、入心”,梁海磊想了很多办法。
在工作中,他提出了“党课标准,百姓情怀,群众语言,志愿精神”的工作规范,收集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500个。
除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小课堂”理论宣讲外,梁海磊还撰写文艺脚本40多个。“基层的理论宣讲不仅要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更需要有高度、有温度。”梁海磊说,只要基层需要宣讲,他从不推托;只要群众提出问题,他从不敷衍;只要组织有安排,他从不缺席。
谈到为何他的课很受基层群众欢迎时,梁海磊称,这主要在于其认真调研和课后设立的互动环节。他举例,有一次,一位农民朋友问:“共产党打天下时,是‘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后,走集体化道路,把地‘合’了;改革开放之初,又把地‘分’了。现在,要土地流转,集中到种粮大户那里。请问,土地到底是‘分’了好,还是‘合’了好?”
对于这个问题,梁海磊从党的奋斗史讲起,从分析土地和土地主人的关系入手,不仅讲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共同富裕”的关系,还深入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关系。大家不仅听得明白,也提振了干好现代农业的信心。
在脱贫攻坚“志智双扶”专题宣讲中,梁海磊还把脱贫户请到讲台上,和他一起理解“精准扶贫”的深刻内涵,用身边人身边故事给贫困户讲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河南商报首席记者孙科实习生郭世杰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