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小伙回乡种大棚蔬菜10年 “一年辛苦下来,有几十万收入”

2022-06-14 11:45:43 来源: 每日商报

黄瓜丰收,孙潮打电话联系销路

文/摄 商报记者 张凡

中国人吃菜讲究新鲜,尤其是蔬菜,大棚蔬菜的发明,是让我们实现蔬菜自由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菜场里蔬菜价格往往是社会经济的晴雨表。今年春天,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蔬菜的价格明显贵了不少,消费者都猜种菜的人发财了。事实可能不是,起码桐庐县菜农孙良全和孙潮父子,这个春天要比往常艰难一些。

“今年春季疫情多发,菜价是贵了,但是企业居家办公、学校停课,反而没了生意。再加上物流受影响很大,批发市场的生意也没怎么开张。”那段时间,孙潮感到更多的是焦虑。现在疫情缓解,经济秩序正常化,虽然菜价便宜了,他反而安心。

孙潮一家在桐庐县城南街道湾里村,有一片100多亩的蔬菜基地,90%以上都是大棚种植。孙潮今年36岁,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家种菜正好10年。“刚开始只有5亩,父亲说既然你决定回来,那么我们就多种一点。”

基地里常年同时种10多种蔬菜,这个季节就有杭椒、线椒、南瓜、西瓜、黄瓜、番茄、小番茄、毛毛菜、花菜、包心菜等,其中小番茄、南瓜又有好几个品种。之所以种得那么丰富,是因为销路有一大半都是供应当地企业食堂。食堂每天要的量不多,但是要求品种丰富。

现在,农场的主要成本有两项,一是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二是人工成本。硬件投入,国家有政策补助,人工是孙潮最担心的。“人工成本高,占了全年的成本的70%,劳动力结构也很老,都是55岁以上的老人。另外,缺技术工。”

“番茄就因为没有及时疏果和去除侧枝,影响了产量和品质。”这一点,老爸孙良全最有发言权,他负责农场的技术管理,但是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另请一个技术工要10万一年,说实话请不起,而且他只负责指导,不做工的。”

针对这个情况,父子俩都认为机械化、智能化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去年新建的大棚,就比以前的高且宽敞,方便手扶农机进出操作。

“每天凌晨2点起床,一家家送菜,送完回来差不多是上午10点。这个时候,才有空吃饭,说不清是早饭还是午饭。然后睡觉休息,下午再去收菜、打包、装车。每天这样,往复循环。”

孙潮一家四口分工明确,老爸负责管理,老妈负责销售,他负责送菜兼顾销售,媳妇主内养育孩子、操持家里的日常。一年辛苦下来,有几十万收入。

“说少吧,也不是很少,说多吧,打工有这么勤奋也能赚到这些。”回来种地,孙潮说看着村里的田一年一年荒下来实在可惜,另外,他也想做一番事业。

“人总要吃菜的。”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