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与后方指挥协同、中央与地方协同等 五大协同“扑灭”重庆山火

2022-08-29 08:02:13 来源: 环球网

8月以来,受持续极端高温干旱的影响,重庆市北碚、巴南、大足、长寿、江津等地发生多起规模性森林火灾,引发关注。经过消防、武警、志愿者等各路救援队伍的协同努力,重庆山火的明火全部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要设施的损失。可以说,重庆森林火灾的扑救取得了成功。

这起灾难的救援难度极大:一是山火短时间内群发,从8月17日起一周内发生21起,点多面广,容易令救援力量顾此失彼、应接不暇;二是山火发生在重庆,它是一座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城市,一半以上的山火紧邻城区,森林火灾与城市结构性火灾相互交织;三是今年夏天的极端高温导致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位下降,给灭火用水带来困难。另外,如其他森林火灾扑救所遇到的困难一样,重庆山火火场山高、坡陡、弯急、沟深,救援人员、物资到达实属不易。一旦遭遇风向突变,还有可能导致灭火人员的群死群伤。在这种艰苦、复杂、危险的情况下,扑救取得成功得益于以下方面的协同:

一是前方与后方指挥的协同。火灾发生后,国家森防指、应急管理部多次会商研判、持续进行调度,同时派出两个工作组到重庆靠前进行指导,协助重庆市委、市政府应对。前后方遥相呼应、协同一致,这既便于对全局的系统把握,也便于对现场情况的动态感知,有利于及时作出科学决策。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协同。在重庆地方层面,党委、政府对山火扑救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消防队伍主调主战,多元力量相互配合,形成应对山火的合力。在国家层面,应急管理部认真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批示精神,调动重庆消防救援队伍、在渝驻防的甘肃森林消防队伍以及四川、云南两地的森林消防队伍,充当了打火头、攻险段的主力军。除了跨区域调动队伍,应急管理部还跨区域协调、调动灭火装备和物资,调动直升机10架,形成空地一体化救援态势。于是,中央与地方围绕扑灭火魔协同配合,实现了上下联动。

三是森林消防与消防救援的协同。原公安消防部队、武警森林部队在改革后,组建国家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分别负责城市结构性火灾与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两类火灾特点不同,需要的技能、装备也存在差异。虽然两支队伍专长不同,但同为“全灾种,大应急”的国家队、主力军。的确,在山高路陡的山火扑救现场,城市消防救援使用的消防车难以抵达,且铺设的水带也受到扬程的限制。但是,重庆作为山城,需要防控山火进城,保护重点设施、居民建筑,在此背景下消防救援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消防救援队伍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出色执行了为山火火场供水、保障通信畅通、对现场进行监测等任务。在重庆山火扑救中,两支队伍按照分工密切配合。森林消防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以火攻火、灭掉了缙云山之火。同时,消防救援力量也功不可没。

四是政府与社会的协同。在重庆山火扑救中,越野摩托车志愿者成为最拉风的骑手。他们在逼仄、崎岖、陡峭的山路上穿行,运送救援物资、装备和人员。此外,企业、公众捐献了大量的救灾物资。不少志愿者参与了物资的卸载、分拣,工地上的挖掘机手还帮助开挖隔离带,为扑救山火作出平凡而伟大的贡献。志愿者服从政府统一安排,并注意保护自身安全,骑手佩戴头盔,听从政府工作人员和警察的引导,整个参与行动有序、有力,没有发生次生灾害。

五是救援行动与预防措施的协同。此次,救援行动凸显防救结合的理念,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预防更多山火发生。在高效组织应急救援活动的同时,重庆市发布了总林长第二号令,即《关于加强全市森林防火工作的紧急令》,要求实行严格的封山令,防止野外祭祀用火、农事用火、吸烟等因素导致更多火灾。2006年夏季川渝大旱,重庆发生的116起山火中,绝大多数与人为因素相关。由于生态修复与保护,如今林下可燃物更多,极端高温背景下人的不当行为引发火灾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其次,预防救援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国家森防指反复强调,注意扑火、飞行作业等活动中的安全。救援力量加强安全防范,做到“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这次重庆救火无人员伤亡,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