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8 08:24:22 来源: 金融投资报
“日产2000块冰远远不够,5000块冰都一抢而空。”17日下午5点,位于乐山全福镇的福龙家庭农场制冰厂外,冷藏车早已等候多时,冷库里工人即将迎来一天中的第二次出冰,赵伟作为负责人坚守在供应线,“今夏持续高温,用于降温的冰块需求量远超往年,机器24小时昼夜不停仍供不应求。”持续高温下,菜市场、养殖厂、工业厂房、施工隧道等成了用冰大户,新式制冰设备供不应求,大大小小的制冰厂开足马力赶订单!
制冰设备一台难求
近日,“四川小伙高温天卖冰块日入过万”登上热搜,主人公赵伟在接受金融投资报采访时也感到意外,“今年3月,自家农场搞起了水产业和养殖业,从最开始买工业冰给牲畜体表降温,到后来索性购置一大一小两台新款制冰机开始造冰,目前看来卖冰成了‘主业’,养殖业反倒成了‘副业’。”
别看赵伟只有两台机器,每隔10小时出冰一次,日产2000块冰块却不在话下。一块冰重80斤,也就是说,日产80吨算是一个中型制冰厂的规模了。尽管如此,仍旧供不应求,来自乐山周边以及宜宾等地的用户纷纷赶来洽谈购冰生意。
“一块冰卖8元,靠它就能日入过万,若算上机器、冷库、厂房等前期投入约300万元,再加上制冰成本约2元,整体平均算下来利润超50%。”赵伟表示。
一块重约80斤的冰条售价8元,这个价格在成都周边算“清仓价”。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通了位于成都双流航空港的四川雨晨制冰厂的客服电话,“单块冰售价20元,下午才有货。”其工作人员介绍说,往年售价在12至15元左右,如今一些制冰厂临时限电停产,也助推了冰价的走高。
随着冰块需求暴增,制冰设备更是一台难求。
为90后帅小伙赵伟创造丰厚收入的两套新型自动化制冰机,从加水、制冰、脱模、再到出冰全程自动化,大大减轻了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深圳市中雪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邱先生表示,“公司生产的新型制冰设备大多销往四川、浙江、福建等地,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预估今年收入能突破5000万元。”
多个场景成“用冰大户”
在福龙家庭农场制冰厂的冷库里,出冰不到20分钟,就被各地前来的客商急吼吼地用冷藏车拉走了。
不同于于可直接入口的食用冰,也不同于用于布景、艺术雕刻的透明冰,其所售卖的冰大多为工业冰,又称大冰块或条冰,由自来水冷冻而成,因价廉物美被广泛应用于多个场景。
“这些冰块可用于蔬菜、水产等农产品保鲜,像叶菜等含水量高的蔬菜一进冷库就要发蔫,将这些冰块敲碎后一层隔一层铺在上面就能保鲜好几天。”前来买冰用于经营菜园的李女士表示。
而在距离乐山市中区全福镇约40公里之外的沙湾区,吴先生所承包的大型鱼塘里的鲈鱼急需冰块“续命”。“直逼45度的高温天,每天都有几百上千斤鱼死去,按照20元一斤的出厂价计算,每天的直接损失约2万元。”
吴先生每天约需 30-50吨的冰块放入水中,防止鲈鱼中暑而死。但冰块销量火爆有钱难买,目前每天只能解决10多吨冰块的需求。“去年从来没有买过冰,也没死过鱼,今年7月初就开始四处‘求’冰,一天都没断过。”
无独有偶,今年夏天‘求’冰路上也不缺同行者。
位于凉山州甘洛县乌史大桥镇修建大峡谷隧道的100多个施工工人,全都等着工业冰进行物理降温。高温天气加上设备运转的温度,使隧道内的最高温度达到50度,将冰块放置在轴流风机前,使其吹出来的风伴有些许凉意,这就是该项目负责人黄先生想出来给工人们降温消暑的土办法。
“一块冰大概可以‘坚持’12-14个小时,从6月中旬开始买冰,起初是几天买一次;但从7月21日开始,随着气温升高,天天都要买冰,目前已经消耗了300多吨冰。”黄先生说。
冷链市场“钱”景喜人
面对高温“烤”验和用电量激增,多地开始遭遇“冰块危机”。但危机的出现也显现出巨大的商机。
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飞速发展,制冷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
细分市场中的食用冰也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了解,今年7月底至8月初,美团外卖上全国冰块销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售卖食用冰商家的数量比去年增长近90%。其中北京、深圳、成都、广州、天津成为购买冰块最多的城市。
不可否认的是,制冰行业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逐渐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部分涉及制冷、制冰设备的上市公司也受到资金关注。
雪人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制冰系统制造商,2011年底登陆资本市场,据其2022一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3.61亿元,同比上升30.01%;归母净利润242.21万元,同比上升108.47%。
东吴证券研报指出,多重利好催生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建议关注核心设备生产商龙头公司。根据其跟踪产业链的情况,核心设备生产制造商在手订单较为饱满。推荐压缩机设备龙头冰轮环境(000811),建议关注海容冷链(830822)、雪人股份(002639) 、中粮工科(301058)等。(本报记者贺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