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1 13:25:15 来源:
(右一为黄正林)
建德戏剧从明清时代的民间演唱流传至今,早已存在于当地人的血液里。
建德大洋镇鲁塘村老年婺剧坐唱班,原始于上世纪60年代初。一群十四五岁的乡村少年,为了传承老一辈遗留下来的婺剧坐唱戏,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专门请来一位婺剧师傅,教他们学习全套的婺剧坐唱班基本功,黄正林便是其中的一员。
那时农村人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条件艰苦,黄正林和师兄弟们白天读书,晚上在煤油灯下跟着婺剧师傅学戏。为了筹钱买煤油点灯与缴婺剧学习费用,他天没亮就起床上山割草卖钱。经过一月的强化学戏,黄正林对婺剧有了初步的了解,也为他日后进入生产队文艺宣传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生产队为了丰富农村的业余文化生活,每年到冬季农闲时节便会开展娱乐活动,文艺骨干黄正林被推举为文艺演出的“总导演”。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排练,黄正林指导出了一台台精彩绝伦的婺剧表演,受到了满堂喝彩。
80年代,借改革的东风,黄正林走出乡村去城里打拼,暂别了心爱的舞台。
落叶归根思乡浓,2012年黄正林结束了在外打拼的生活,回到家乡大洋镇鲁塘村。虽离家40余年,但心头抹不去的是家乡婺韵。
他联络本村的同门师兄及喜爱婺剧的老农近八人重搭婺剧坐唱班。自己掏钱购买坐唱班必备的大小鼓、大小锣、二胡、京胡、莲花(唢呐)等。
婺剧闹花台,是每一场演出前除了起到招揽观众、渲染戏场气氛的作用之外,乐队演奏水平的显示。每个剧团都把它视为体现剧团声誉的开门炮。婺剧坐唱班里年龄最大的队员是94岁的王会根老人,他从60岁开始跟着黄正林学拉二胡。在黄正林的指导下,现在王会根老人拉得一手欢快精妙的闹花台。
除了指导乐器,黄正林还耐心传授队员们演奏技艺,踏着竹板节奏唱戏,逐字逐句纠正唱句,直到唱准为止。村里哪家有喜事就会有他的身影,他组织队员们聚在一起锣鼓喧天热闹一番。每月的8日、18日、28日,他还会率领鲁塘村老年婺剧坐唱班赴大洋童家祠堂义务演出。
老年婺剧坐唱班组建不久,正好赶上建德市首届农村文化节婺韵演奏大赛。黄正林与队员们加紧排练,积极参与,代表大洋镇鲁塘村参赛。近年来他们先后参加了五届婺韵演奏大赛,每次都满载而归。
乡音乡情,演奏婺韵。虽已到古稀之年,但是黄正林继续在为婺剧坚守着,希望这一富有农村气息的文化“大餐”能被更多人所熟知。(特约记者 王珏 见习记者 叶歆)